第75章 教育人才,小化妝鏡(第1/3 頁)
“趙獻可字養葵,出生於萬曆元年(1573年),浙江寧波人。醫德高尚,治病不問高低貴賤,不計禮酬。編著有《醫貫》《胎產遺論》等醫書。”
“華希閎出生於萬曆元年(1573年),擔任中書舍人加四級金匱,專門從事古醫書的校刻工作。協助翰林院纂修官、醫家王肯堂重新纂刻古籍達100餘種,使很多失傳已久的古籍得以傳承。重新纂刻了《千金翼方》《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六科準繩》等著名醫書。”
“《千金翼方》的重刻,不僅使這部名垂千古的醫學巨著得以傳承,也為大明的醫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經過眾人一番討論,根據政治需要,武之望、陳實功、張景嶽、陳司成、龐鹿門、姚應鳳、趙獻可、華希閎、萬機、李樹本、楊濟世、吳有性、李中梓、袁可立、劉宗周、黃道周列入人才引進名單。
朱由校安排東廠番子們立即出發登門邀請。等到這些人才到達來青軒,醫學研究部、教育研究部的籌建將全面啟動。
萬機號有範,出生於1565年。醫聖萬密齋的孫子,善治痘症。
李樹本出生於1568年。李時珍的孫子,曾參與撰寫《本草綱目》。
楊忠明出生於1569年。編制《針灸大成》的楊濟時的孫子,精於針灸之外,兼通內、外、婦、兒各科。
吳有性字又可,出生於萬曆10年(1582年),南直隸吳縣人。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著有《瘟疫論》,開中國傳染病學研究之先河。
吳有性以畢生的治疫經驗和體會,大膽提出癘氣致病之學說,在世界醫傳染病學史上也是一個偉大的創舉,贏得後人的廣泛尊重。
吳有性創立的瘟疫學說,領先西方世界200年。形成了一個比較系統的溫病辨證論治綱領,充實了中華醫學溫熱病學的內容。其學術思想使瘟疫學說獨立成體系,為中華醫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李中梓字士材,出生於萬曆16年(1588年),南直隸松江府人。他父親是萬曆17年進士,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因體弱多病乃棄仕學醫。
他悉心鑽研醫學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對中草藥物的藥性進行反覆研究,並用於臨床實踐,在實踐中創立了自己的醫學理論,成為一代名醫。
編著有《辨藥指南》《醫學口訣》《脈訣匯辨》《痘疹全書》,對中醫學的普及作出較大貢獻。
袁可立字禮卿,出生於嘉靖41年(1562年),河南歸德府人。萬曆17年進士,歷任蘇州府推官、山西道監察御史。萬曆24年因觸怒萬曆皇帝被革職為民。
朱常洛登基後起復,歷任尚寶司司丞、尚寶司少卿 、太僕寺少卿 、通政使司左通政、侍經筵充廷試讀卷官、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南京戶部尚書 、兵部尚書。
袁可立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四朝元老,誥五世恩榮。為官剛正不阿,敢於為民請命,是明代後期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中國十大清官之一。
劉宗周字起東,出生於萬曆6年,浙江紹興府人。萬曆29年進士,任行人司行人,任職不到一年,因朝政腐敗辭職還鄉,潛心學問,貧病交加,靠借貸度日。《東林點將錄》中評其為馬步三軍頭領天異星赤發鬼。
天啟元年起復,歷任禮部主事、尚寶少卿。因閹黨亂政,再次辭官回鄉。女真攻陷江南,劉宗周絕食殉國。
劉宗周作為浙東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為晚明著名哲學家、文學家以及儒學的集大成者,慎獨說是劉宗周學說的宗旨。慎獨的意思為在閒居獨處中謹慎不苟,在無人監督之時,更須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準則。
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