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三日無限(南廂記)(第1/2 頁)
書說,前相國之女崔鶯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因在寺中得張生所救,便不顧母親阻攔,私下以身相許。
其中還有頗多細節,例如張生對崔鶯鶯一見鍾情,垂涎其美貌,才做出許多討好之事。
包括但不限於:用不多的錢財供奉香火、租住廂房、用計趕走山賊......
又如崔鶯鶯明明多番拒絕,但他依舊使用苦肉計,還對紅娘說:“我若死,你也脫不開干係。”
紅娘還贊他痴情。
他糾纏過後,如願抱得美人歸。
之後拿了崔鶯鶯的資助,赴京趕考,最後中了狀元娶到相國之女崔鶯鶯。
翻到故事的最後,戚煬小聲問:“你有什麼感受?”
“狗屁不通,簡直可笑。”
戚煬很贊同地點頭:“你也知道,我生前喜歡在閒暇時鑽研戲曲雜記,發現許多雜記都是如此。
但往往它們還會被改成戲曲,廣泛傳播。在太過廣泛後,某一代又會突然禁掉。
例如這本《南廂記》,當初成為禁書的理由是:擔心女性會生出反抗父權的心。
可是這本書真的反抗父權嗎?很難不覺得他們是在自導自演。
首先讓這本書廣泛傳播,然後高調說明它的壞處,並將它變成禁書。
這樣‘禁書’的名號就坐實了,百姓只會覺得這是欲蓋彌彰。
這樣就會引起一些看似叛逆的女人趨之若鶩,因為人都是有逆反心態的。
如此一套下來,富女嫁窮男,便成了一種潮流,人又喜歡趕潮流。
於是窮男越來越容易哄騙家境沒那麼富裕,但可以讓自己跨越階級的女人。
再在她們肚子裡留個種,誇大讚揚一下她們的‘不畏強權、不攀富貴’。
如此再一套下來,底層男有人要,中層女成為了社會穩定劑。
高層,高層永遠是高層。崔鶯鶯這樣的女人,張生是永遠不可能遇到的。
不過是用富家女做筏子,給女人們樹立一個權威的形象:你看,連相國女都這麼做,我們更能這樣做了。”
反抗的是父權嗎,明明是在鞏固父權。
書裡寫,父親崔某已死,“拆散”崔鶯鶯和張生的,是她的母親。
母親鄭氏一定要讓她嫁與侄男鄭恆,便讓崔鶯鶯與張生結為兄妹。
“壞事”都是母親在做,從哪裡看出是在反父權呢?
書裡還說,明明是母親擔心崔鶯鶯被賊兵擄走,情急下答應才張生設法營救女兒。
崔鶯鶯說:“若能救我,我倒賠嫁妝嫁給他。”
當時鄭氏的唯一想法是:這樣草率,怕是門不當戶不對。
寫書之人明知門不當戶不對,前相國之女又怎可能會受到賊兵威脅?
張生又憑什麼讓鎮守邊關的大元帥出兵解決這種事?
他懂什麼叫重兵入關嗎?
這明明就是diao絲的終極幻想,跟之前在儺店聽的戲曲,一個路數。
但它的傳播,卻導致無數女性跳入火坑。
司馬昭之心,卻扯上“真愛”這張虎皮,包裝成精美的陷阱。
畢竟婚姻可以安撫一個偏激暴力的男性,當他有了穩定發洩的渠道,社會就會減少許多潛在危害。
在這中間犧牲的只有女人,唯有女人。
為什麼家暴從古至今都不入刑,只因為哪怕殺了女人,都是為了有由頭將暴力分子抓進去。
女性要麼安撫,安撫不住就付出生命,那世界就安全一分。
這就是婚姻的本質。
什麼讓男人擁有保姆和xing虜,都是最淺顯的目的。
讓他們擁有轉移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