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劉邦的特殊本領(第1/2 頁)
第93章 劉邦的特殊本領
(補9月13日的欠章,今晚兩更)
這個時代,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尤其是晚上,要認出一名逃犯,其實很不容易。因為,不要說沒有影響,就連畫像,在這個時代也是非常罕見的,紙張都還沒有發明呢。
劉信不免多問了一句:“三叔,您確認?”
劉邦一瞪劉信,低聲罵道:“放你的屁!你三叔是誰?會認錯人麼?”
劉信腦中靈光一閃,突然又想起了關於劉邦的一些傳說,頓時便不再多問了。
誠然,在這個時代,由於連畫像都沒有,要抓捕逃犯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秦始皇舉全國之力,暫時也沒有能夠抓住那些刺殺他的刺客的原因之一。
就眼前的這名逃犯而言,可以說,如果不是劉邦,能夠認出這名逃犯的人,是非常少的。
為什麼只有劉邦能夠認出這名逃犯呢?很簡單,劉信想起來了:劉邦有個常人少見的特殊本事,那就是記憶力非凡。
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劉邦非常善於記住一個人。有的人與劉邦不過是有半面之緣,就是劉邦只不過見過他半邊面孔,十幾年以後遇到,劉邦還能認出他來,叫出他的名字!
這,也是劉邦後來能夠得到許多人忠心擁護的重要原因!
試想,那些許多年後還能被他叫出名字的人,誰會不感到劉邦這人重情重義,對自己很尊重!
今晚,劉信就親眼見證了劉邦的這個特殊本事,再次感到,自己的這位“三叔”,儘管看起來有那麼多不靠譜的地方,但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作為沛縣已經混得有頭有臉的混子,既好酒又好色、出手大方喜歡交遊的劉邦,自然是最容易見到三教九流、四面八方的人物。這個逃犯,在暴露之前,也曾經流竄至沛縣,在王婆開辦的酒樓裡,與劉邦有過擦肩而過的半面之緣。
然後,劉邦就已經牢牢記住了他!
這也是急於立功、轉正成為正式亭長的劉邦,敢於接下沛令這份近乎刁難的追逃任務的底氣。
明明是殺人越貨的逃犯,在薛邑,卻居然還能夠如此前呼後擁、招搖過市,可謂是肆無忌憚。這既說明,招覽了大量雞鳴狗盜之徒的孟嘗君死後,給自己的封地薛邑帶來的混亂秩序,也說明了此時的大秦皇朝,儘管已經統一天下,而且為了追捕刺客採取了極其嚴苛的高壓手段,但,在薛邑這樣的地方,官府的治理仍然有無能為力的地方。
劉信的感受,就是秦朝雖然統一六國,但在原來屬於六國的地盤的基層的統治,仍然沒有穩固。
這,應該也是不久之後,陳勝、吳廣一聲“造反”,就能迅速引發各地紛紛響應的又一原因吧?
許多論者把秦朝的迅速滅亡,歸咎於秦朝的統治者“仁義不施”,過於殘暴。實際上,以劉信此時的感受而言,秦始皇嬴政明明是在大力推行仁政,比如說允許天下百姓開墾田地,逢年過節給老人發放糧食物資,乃至此前還大量重用儒教徒、容許儒生參政議政,在全國都鼓勵讀《書》等儒家經典,等等。
看起來,秦朝的迅速滅亡,並非僅僅只是因為“仁義不施”。
更重要的原因,是由於突然統一天下、統治了更加廣袤的土地,所以,不得不急切擴充官吏,導致基層的官吏良莠不齊。例如,劉邦這種既好酒又好色、個人生活很不檢點、而且與逃犯張良有著密切關係的人,居然也偏偏被任命為負責治安的泗水亭長。
基層官吏的良莠不齊,勢必導致吏治的敗壞,基層統治的混亂和不穩固。所以,在沛縣,沛令固然可以一手遮天,動不動就假借朝廷號令殺得人頭滾滾,在薛邑,更是江湖豪俠們肆意往來之地,逃犯完全可以無視官府的存在,而在大街上橫衝直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