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路過呼蘭遇劫匪(第1/3 頁)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是北宋文學大家范仲淹做的比較出名的一首詞:《漁家傲秋思》。
詞中範大家表達的大意是: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裡,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廢。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裡早已結滿寒霜。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鬚髮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裡流下眼淚。
這首宋詞在這裡不是很貼切,但是,李一帆這位十五歲離開燕京柏樹衚衕的家,來到東北茫茫林海靠山屯,下鄉插隊落戶當了四五年的農民了。
低首思自身,黯然淚滿襟。
少小早戍邊,晨昏倍思親!
幼時親人行,何故留自身?
蹉跎十五載,盎然已成人。
李知青很少思考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但是,任何一個生物都不是獨立的個體,會有意識,有煩惱,有思想,有追求,有計劃,有期盼!自制歪詩幾句以慰尊貴的看客:
風起雲湧暗泉湧,
寧靜致遠是初衷。
諸葛隆中藏經緯,
孟子牛山待機鋒。
范蠡扁舟泛五湖,
子房進履謀漢興。
暴雨洗兵秋時日,
修身家國慰平生!
李一帆和莫日根、果欽、烏恰兒三位鄂倫春獵人,趕著四架馬車,兩輛馬車裝載著十八個滿滿的藤條筐子大雁蛋,用狍子皮褥子、敞篷等行李,下鋪上蓋周圍包裹,嚴密保護防止大雁蛋受涼,影響回家後孵化出大雁苗。
另外一輛馬車裝載著八九個四方木框圍滿漁網的網籠子,裝載著將近五百隻雛大雁。
還餘有一架馬車,還餘有四百餘隻成年大雁,總重四千餘斤的大雁,一架馬車拉不了這麼多,前邊的三輛車上的籠子、框子上邊,都堆放著捆綁著翅膀和雙腳的大雁,一路走一路叫聲不斷。
樺皮船拉回去不知道啥時候會用到,不拉回家卻有一點可惜!糾結一會兒,決定拉回家。敝帚自珍可是有歷史傳承的典故!
四個人為了快速回家節約時間,半道就只是休息一下吃飯、餵馬和獵狗,然後就出發繼續趕路。可是,路遠過載前行艱難,路過哈爾市的時候,遠遠的繞開市區,從郊區路過,由原來的向著正西走,變為朝著西北方向走去。
路過呼蘭縣域的郊區,走過來兩個人攔著了馬車,強烈要求買下全部大雁。
兩個人都有三十多不到四十歲左右的年紀,一個身高一米七左右,體重最多隻有五十公斤左右的樣子。另一個人身高一米五左右,體重最少有八十公斤以上。
對比明顯的兩個人,乾的事是一樣的,就是要強賣這些大雁,一隻大雁三塊錢,這是野生的大雁誰見誰有份,不說“見一面給一半”的獵場規矩了,現在一隻大雁給三塊錢已經很不少了!
李一帆急著趕路,就耐心解釋一下趕緊回家,可是,越耐心解釋這兩人越不滿意,李一帆乾脆從馬車箱下邊暗箱子裡,“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