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東北至寶百草王(第1/3 頁)
在美麗富饒的松花江流域,神秘的參幫的傳說,是最有特色的話題。
凡放山人中,必須有三個主要人物:一是把頭,俗稱頭棍;一是押隊的,俗稱邊棍;一是端鍋的。
把頭是一把手,邊棍是二把手,端鍋的就是做飯看家的“後勤部長”。
老規矩定:上山拉幫組織必須是奇數,而下山和參就是偶數。參把頭由一位年紀大而富有經驗的老挖參人擔任,他是組織者,也是挖參的技術指導。把頭必須心地公正,為大家所擁護。他熟悉山區地理環境,哪塊山場好,出過什麼大貨,什麼地方適合壓“戧子”,把頭心中都有數。
一幫放山人就是一個行動系統,一切必須聽從把頭指揮,無論去得什麼地點和怎麼進行工作,或者遇到危險時的對付方法,都由他來決定。
把頭遇事也要和大家商量。把頭和大家共同勞動,挖到人參後參幫所有人都會平均分配,對同行的人只有好處,並無剝削,和其他行業的把頭不同。所以,把頭也是對放山人的一種普通稱呼。
參幫把頭在串聯人一起去放山時,規矩是不能挑人,不論男女老少,放過山或是沒放過山的,只要他主動提出要求同去,就得允許他去,不得拒絕。
一年中,有半年時間都是在火炕上度過苦寒的日子,造成無數令人心馳神往的傳奇,在不斷流傳、變化,再更加神秘、迅速地流傳下去。
參幫人發現人參就會喊山,“棒槌”,發現人首先要把自己的索撥棍插在人參附近,然後立即用棒槌鎖鎖住棒槌。
棒槌鎖的紅線繩纏在人參的蘆頭上,用秸杆搭成房架子,意為給人參換個新家。放山人稱挖參為“抬棒槌”。
發現人參的人“喊山”後,參幫的其他人就要“接山”,喊問道:“幾品葉?”,發現人參的人回答道“四品葉”,周圍的人都會祝賀一聲“快當”。
這時候把頭肯定大步流星走過去,拿出快當繩把人參拴起來。這是一種很神聖的儀式。用兩枚銅錢分別搭在插在地上的索寶棍或樹枝上,防止棒槌“跑掉”。
然後選上風頭打火堆燻蚊子,防止動物靠近。隨即開始挖參。
挖棒槌是很複雜的細活兒,一般由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把頭來幹。用手扒去人參周圍的亂草樹葉,開出“盤子”,用快當籤子仔細拔除人參周圍的泥土,從人參秸杆下面的蘆頭開始捋著挖,直到人參全部根鬚露出,任何細小的根鬚都不能挖斷。
清理出來的每根人參鬚子,都要隨時用原來的土掩埋,防止剛挖出的人參水分流失。這個流程看人參的大小和難易程度,經驗豐富的人一般抬出一棵人參,也需要兩三個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
人參挖出後,要“打參包子”。揭一大塊新鮮苔蘚鋪好,放上一些原來的土,用苔蘚把人參裹住,外面包上樺樹皮,用樹皮當繩捆好。這是放山人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儲存人參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儲存的人參日久不腐。
東北地區所有的放山人,都會自覺遵守一條重要的行規:“抬大留小”。而且在紅榔頭市的時候,抬棒槌時要把成熟的參籽兒散播到土裡,長出參來留給後人。
挖參之後,要把挖出參的土坑,用原來的土填平,並在上面插上樹枝,鋪好植被草皮。以利於恢復地貌,以後等待著有新的小苗拱出來。
抬出棒槌後,要砍“兆頭”。在抬參附近的紅松樹上削去一塊樹皮,左側按幫夥人數刻橫槓,右側按抬出人參的大小刻橫槓。用火燒去兆頭四周的松油,保證兆頭幾十年後都能看清。並且象徵著今後的其他事宜都有好兆頭!
兆頭某種意義上來說,既是挖參人給自己下一次來這裡故地重遊,下次來尋找人參時做的標記,也是自豪地告訴後來偶然幸運來到這裡的人,以前,這裡可是出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