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來自地球的技術(第1/2 頁)
在陳晉仔細的觀察完模型外部的氣動佈局引數以及內部的構造引數後,他心裡便有了大概的想法。
首先,按照他們模型中的方案來看,是打算採用四臺發動機提供主推動力,然後總計採用3056臺1000噸級的反重力發生器作為輔助動力。
但由於他們最初設計的方案過於激進,導致他們在後續的模擬中發現,要是按照方案中的引數來建造的話,那這架飛行器的重量將高達噸。
而3056臺的反重力發生器數量已經達到結構的安裝極限了,除非是能研究出量級更加大的反重力發生器。
不然就算經過反重力發生器的重力削弱後,飛行器的重量依然高達噸,就單單是這個重量,也不是目前華夏能解決的問題,就算是太平洋對岸的美麗國也不行,或者說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解決。
因此,這個計劃才會被無限期擱置。直到自己最近拿出了反重力技術之後,才重啟了這個計劃。
但遺憾的是,就算有了反重力的加持後,該計劃依然有著不可逾越的難度,。
先不說將那高達7萬多噸重量的飛行器送到空中,需要多麼驚人的發動機動力,就算能運送到空中,那後續飛行所需要的動力也同樣是非常恐怖的,再加上還要加速到一定的速度,那就更加誇張了。
因此,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保證採用的發動機具有超高爆發力的情況下,還能維持長時間的持續執行。
而這個問題,恰恰是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解決的。
第二,反重力技術他們還在研究中,1000噸級只是目前能達到的水平而已,並不意味著後續沒有更高量級的,所以陳晉這邊目前只需要解決飛行器主推動力的問題即可。
有了確切的要求後,陳晉便開啟了系統介面,開始尋找與之相關的航空發動機技術。
具有超高爆發力的同時,還能維持長時間執行的發動機技術,系統裡面其實有非常多,比如核聚變引擎、反物質引擎等等。
但這些技術均不是目前能夠理解的東西,所以他就算拿出來,別人還不一定理解,甚至還會因此暴露自己的一些資訊,造成對自己不利的影響。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的技術就非常的有限了。
幸運的是,在經過一頓翻找以及篩選之後,陳晉還是找到了一款符合條件的引擎技術,那就是——等離子推進引擎。
根據介面上顯示的描述,該技術是基於離子推進器技術改進而來,不僅解決了離子推進器推力小的問題,還進行了多方面的最佳化改進,比如採用了全新的合成推進劑,該推進劑與原來的氙氣推進劑相比,合成以及儲存更加簡單、消耗量更加小、且更容易控制等等。
除此之外,該引擎技術還將電能的轉化效率提高到了99.3%,基本算是達到極點了。
不過,就在陳晉看完技術說明後,突然看到一個讓他感到有些疑惑的資訊,而這個資訊就是該技術的來源,只見上面正寫著——dJI集團。
這三個字母的公司,他記憶中似乎有見過,那就是前世的時候,那家佔據了全世界無人機市場80%以上份額的dJI公司。
名稱一模一樣,只是從公司變成了集團而已,莫非真的是這家公司?陳晉如是的想著。
對此十分感興趣的陳晉,便點開了來源詳情介面。
只見上面寫著的資料,證實了陳晉的猜測。
<該技術收錄於類地行星“地球”(銀河星系-G-c-117-3),收錄時間為地球歷2042年。>
<技術發展時間線:
地球歷2033年,dJI公司出於自身發展的考慮,認為地球上的無人機發展前景始終有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