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頁(第1/3 頁)
玉楚琪一改常態,認認真真地聽著,待大臣們說完之後,方才問道,&ldo;諸位愛卿既然說,本宮選了一個太子妃,對於國家安寧大有益處,不知,諸位愛卿覺得太子妃最好的人選是何人啊?&rdo;
提及這個,原本還極力進言的老臣,卻一下子面面相覷了。
好在前禮部尚書王大人道,&ldo;太子妃人選自然要好好選定,臣以為,太子不若廣發詔書,在眾臣家中擇選秀外慧中之女以供選擇。&rdo;
玉楚琪聽完了,也嘆了一口氣,&ldo;唉,本宮也是如此想的。&rdo;
進言的眾臣大喜,可大喜還未過,便聽得玉楚琪可惜而又幽幽的聲音道,&ldo;諸位愛卿也知道,本宮的母后,是被天下稱頌的靖睿皇后,本宮的皇姐,乃是驍親王唯一的愛女,自小便有乃父之風,不過及笄之年便已經是我大楚唯一的公主將軍,至於本宮的妹妹,大楚眾卿更是知曉,十二歲便辯得院閣諸學子啞口無言,十三歲便一計安定中州瘟疫之亂,十四歲便已經名聲大起,開通中原與東海的出海之道,是天下人認定的第一公主,在本宮的眼中,太子妃若無母后的風範,無皇姐的英睿,無皇妹的敏慧,如何堪當太子妃?如今,莫說中原,便是放眼天下,諸位愛卿可尋得到一個如母后如皇姐如皇妹一般的人物堪當太子妃?&rdo;
這聽起來是商量的滿含可惜的話,卻讓底下原本極力勸言太子一定要納妃的大臣們當即啞口無言,莫說集合了靖睿皇后,舞陽公主和長安公主,也就是如今東海國皇后所有優點於一身的人,便是找到其中一個有以上一人優點的人,也是難上加難啊。
這世上,有幾個阮弗,又有幾個舞陽公主,更不可能還有一個年紀輕輕便比之當年的靖睿皇后還要出色的長安公主了。
&ldo;太子殿下,皇后娘娘與長安公主、舞陽公主乃是當時絕無僅有的女子,若是按照此標準來尋找太子妃,怕是……&rdo;
玉楚琪語氣和氣無辜,&ldo;諸卿不是說太子妃與國事安定密切相關?若非如此,如何能助本宮安定國事?若是屆時尋了一個太子妃,不僅安定不了國事,反倒是給本宮添亂,甚至心術不正,不懷仁慈,善妒之類,導致國事不穩,如此重責,是要本宮來擔呢,還是今日極力勸言的諸卿來擔任呢?&rdo;
瞧瞧這無辜的話語,卻讓底下的重臣齊齊跪下,&ldo;太子殿下,慎言!&rdo;
玉楚琪輕輕嘆了一口氣,&ldo;好了好了,本宮知道你們都是為了江山社稷好,只是,本宮亦是痛心不已,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卻也導致了國中女子喜好安逸,再不負當年母后與皇妹和皇姐的智慧了,至於太子妃的人選,唉……眾卿便好好看著吧……&rdo;
瞧瞧這無比惋惜的語氣,太子殿下莫不是在說國中女子不堪為太子妃?
重臣紛紛有口難言,再想想家中女兒,當即覺得心中當真是鬱悶難解?
太子這是一棒子把他們所有的心思打死了啊,家中的女兒,算是沒有辦法罷了……
可皇太子都已經如此說了,原本還在極力勸言的老臣們心中也是鬱悶不已,太子殿下的條件如此苛刻,竟然還拿著日後的安穩來壓人,分明是不想選妃的藉口,可那藉口天衣無縫,實在是讓人無從反駁。
最後還是在林墨一句太子殿下還年輕,太子妃的人選當好好甄選之後,大臣們才退了朝。
原本在朝堂之上還痛心疾首模樣的玉楚琪,下了朝之後,不屑地輕哼一聲,身後跟著的小太監是玉楚琪近身的宮人,聞言笑道,&ldo;太子殿下今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