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鍾離之戰聯想時代始末(第1/6 頁)
七月十七日,
今天逛貼吧,看見【歷史吧】的人在討論南北朝的戰爭歷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鍾離之戰”備受矚目。
……
基本概述:
鍾離之戰,亦名邵陽之役。發生於西元507年(南梁天監六年,北魏正始四年),是梁武帝討伐北魏期間,兩軍以鍾離城及其鄰近之邵陽洲為主戰場的戰役,為該次大規模北伐行動中具關鍵意義的一戰,亦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結果南梁獲得勝利,甚至因此倖免於可能亡國的危機。
(以上為百科資料,非原創)
……
(以下為網友觀點,非原創)
平凡的大學汪: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有什麼戰爭比較重要卻不怎麼出名,那麼鍾離之戰應該算一個。
之所以不太出名,私以為和這場戰爭本身有關。因為鍾離之戰是一場少有的“正戰”,換言之雙方都投入了相當兵力與在世名將,也沒有淝水之戰那樣戲劇性的轉折:
從兵力上看雙方相當,大約是魏軍元英的中央軍十五萬(今眾軍雲集,十有五萬,進取之方,其算安在?《魏書卷十九下列傳第七下◎景穆十二王》),元詮的六州軍十萬(詔發定、冀、瀛、相、江、肆六州十萬人以濟南軍發諸軍以赴淮南。)以及邢巒留下的二萬人(可率二萬之眾渡淮巒累表求還,世宗許之。),共二十七萬,對梁軍二十萬(六年四月,高祖遣曹景宗、韋睿帥眾二十萬救焉《梁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雙方人數相差不多,不像官渡那樣看起來兵力懸殊。
從軍隊實力上看,南朝也沒有像劉宋後期或齊末那樣拉胯,甚至被認為是“百年未有”(臨川王宏以帝弟將兵,器械精新,軍容甚盛,北人以為百數十年所未之有。《資治通鑑》)
而戰爭本身也是圍繞邵陽洲進行了空前激烈的爭奪,如一夜營,趙草城,這都是雙方軍隊綜合實力的體現,並沒有出現如赤壁火燒,淝水亂陣那樣的經典的妙計或者奇葩。這也就導致整場戰爭看起來好像沒啥亮點。
然而正如《孫子》所言“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鍾離之戰是一場高階局。元英和楊大眼都是當時北朝頂尖戰將,糧道沒有被偷光(雖然被築城了),軍隊到最後一刻才崩潰。只能說是韋睿太吊,加上天時(淮水暴漲)地利(北軍少習水戰),最終被打出gg。
而從後世看,鍾離之戰對北魏和梁國都造成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對北魏而言,這場戰爭並不是自身衰亡的導火索,但的確是國家動亂的助燃劑。整場戰役接近二十萬人的損失,尤其是中山王英所統率的中央軍大部被殲,(元英掃北方之眾,沒於鍾離。《群書考索續集》)
導致北魏中央的軍事實力迅速下跌(魏收:自國家經略江左,唯有中山王英敗於鍾離,昶於朐山失利(朐山之戰),最為甚焉。)。再加上北方六鎮地位衰落與六鎮府戶日益的不滿,最終造成了大規模叛亂。
對南梁而言鍾離之戰是梁國的立國之戰,此戰一舉扭轉了北齊以來南朝一路被動挨打的不利局面,是自宋元嘉初年“南北交戰以來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呂思勉),自此,南朝收復淮南大部,並對北朝由受轉攻,分別在508年回北蜀,511年復淮東,515年破壽陽,525年佔沔北(前北雍州),527年復淮北,至此達全盛疆域。
……
青州牧—中領軍—冠軍將軍—陳謹:
鍾離之戰最大的意義是扭轉了齊末梁初南朝失去漢中,局面不算多好的尷尬處境,資治通鑑記載戰場戰役北魏死傷三十餘萬,被俘虜五萬多人。北魏確實受到很大的打擊。王夫之說鍾離之勝,功侔淝水大體是不錯的。鍾離之戰給南梁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