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秦默的學識(第1/3 頁)
針對頻段適配範圍窄的問題,秦默先是在研發場地的資料室裡查閱了大量國內外相關資料,從專業的學術論文到實際的產品應用案例,他都一一仔細研讀,做了厚厚的筆記。
之後,他又結合雷達掃描獲取的通訊裝置內部結構資訊,反覆思考琢磨,終於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各位老師,我在想啊,咱們能不能在現有的通訊裝置基礎上,增加一些小型可調節式的頻段擴充套件模組呢?
就好比給它裝上了一個可以靈活切換頻段的‘智慧開關’一樣。
這些模組可以透過內建的智慧晶片,根據接收到的外部頻段管制資訊或者手動輸入的指令,自動調整自身的頻段引數,快速適配到合適的頻段上進行通訊。
而且,這些模組可以設計成具有自適應學習功能,在不同的任務環境中積累頻段使用資料,之後就能更精準地預判並切換到最優頻段,只是這個方案目前還只是理論設想,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其可行性以及與原有通訊裝置的相容性呀。”
大家聽了秦默的這個提議,先是陷入了短暫的沉思,隨後便紛紛議論起來,都覺得這個想法有一定的創新性,雖然不知道最終能否成功落地實施,但確實為解決頻段適配這個難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方向。
於是,眾人便圍繞這個設想展開了更為深入的討論和分析,你一言我一語地探討著模組的具體設計細節、可能遇到的技術難點以及如何開展驗證實驗等內容。
在發動機方面,秦默同樣不敢有絲毫懈怠,深知這個部分對於武裝直升機效能的重要性。
他再次運用起雷達掃描技能,這一次將注意力全部聚焦到了發動機內部,尤其是那些在極端環境下容易出現問題的關鍵部位,試圖從中找到解決難題的線索。
在檢視發動機在低溫、高海拔環境下的微觀變化時,秦默一邊仔細觀察著腦海中呈現出的精密影象,一邊對負責發動機板塊的王專家說道:“王老師,您看啊,我發現低溫環境下,燃油從噴油嘴噴出後的霧化情況很差,顆粒比較大而且不均勻,這樣一來,燃油沒辦法在燃燒室裡充分地混合燃燒,大量燃油都浪費掉了,自然也就沒辦法產生足夠的動力推動發動機正常啟動呀。
而且,火花塞在這種稀薄空氣和低溫的雙重惡劣條件下,點火能量似乎也受到了很大的抑制,產生的火花強度不夠,很難確保每次都能成功點燃混合氣呢。
所以我覺得咱們是不是可以考慮改進一下噴油嘴的結構,比如調整噴油嘴的孔徑大小、內部流道形狀,讓燃油霧化效果變得更好,同時最佳化一下火花塞的點火系統,增強它的點火能量,說不定就能改善發動機在極端環境下啟動困難的問題了呢。”
王專家一邊聽著秦默的分析,一邊湊近過來,仔細看著秦默展示給他的掃描影象,一邊摸著下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緩說道:“小秦,你說得有道理啊,我們之前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從整體的進氣調節方面去想辦法解決啟動問題,像是增加進氣增壓裝置之類的,對這噴油和點火的這些細節方面確實關注還不夠啊。
你提出的這個思路很值得我們深入去研究一下,說不定就是解決啟動難題的關鍵所在呢,我覺得咱們可以馬上著手進行一些相關的模擬實驗,看看實際效果到底怎麼樣。”
對於發動機散熱問題,秦默和幾位負責散熱系統的技術人員一起來到了發動機艙前,開啟艙蓋後,秦默一邊對照著眼前真實的散熱結構,一邊結合腦海中透過雷達掃描獲取的詳細資料說道:“大家看,這散熱鰭片的佈局好像不太科學呀,有些地方的鰭片排列過於密集了,就導致熱空氣在這兒容易堆積,形成一個個‘熱死角’,阻礙了熱量順利地散發出去,就好像交通堵塞一樣,熱量都堵在這兒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