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反擊網路攻擊(第1/3 頁)
網路攻擊:數字世界的暗流湧動(此章也是分為幾小章)
在數字化時代,網路攻擊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全球性威脅。這些攻擊不僅威脅到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還可能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影響。本文將從網路攻擊的定義、型別、動機、案例、防禦措施以及未來趨勢等方面,深入探討這一話題。
一、網路攻擊的定義
網路攻擊,又稱賽博攻擊,是指以未經授權的方式訪問網路、計算機系統或數字裝置,故意竊取、暴露、篡改、禁用或破壞資料、應用程式或其他資產的行為。這些攻擊可能由個人、犯罪團伙、駭客組織或國家實體發起,其目的各不相同,但都可能對受害者造成重大損失。
二、網路攻擊的型別
網路攻擊的型別繁多,根據其性質和目標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主動攻擊
主動攻擊是指攻擊者主動對網路或系統進行破壞或干擾的行為,這類攻擊會導致某些資料流的篡改和虛假資料流的產生。主動攻擊的主要型別包括:
篡改訊息:合法訊息的某些部分被改變、刪除,訊息被延遲或改變順序,通常用以產生一個未授權的效果。
偽造:某個實體(人或系統)發出含有其他實體身份資訊的資料資訊,假扮成其他實體,從而以欺騙方式獲取一些合法使用者的權利和特權。
拒絕服務(dos) :導致對通訊裝置正常使用或管理被無條件地中斷,通常是對整個網路實施破壞,以達到降低效能、終斷服務的目的。dos攻擊可以使用單一來源生成欺詐性流量,而分散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則使用多個來源,通常採用殭屍網路實施。
被動攻擊
被動攻擊中攻擊者不對資料資訊做任何修改,而是擷取或竊聽資訊。這類攻擊通常包括竊聽、流量分析、破解弱加密的資料流等。被動攻擊難以檢測,但可採取措施有效地預防。
流量分析:攻擊者雖然從截獲的訊息中無法得知訊息的真實內容,但透過觀察這些資料包的模式,可以分析確定出通訊雙方的位置、通訊的次數及訊息的長度,獲知相關的敏感資訊。
竊聽:在區域網中,一臺主機有可能收到本子網上傳送的所有資訊。計算機的網絡卡工作在雜收模式時,它就可以將網路上傳送的所有資訊傳送到上層,以供進一步分析。
此外,還有一些常見的網路攻擊手段,如:
間諜軟體:一種秘密收集敏感資訊的惡意軟體,如使用者名稱、密碼和信用卡號,並將這些資訊傳送給駭客。
rootkit :一種惡意軟體包,允許駭客以管理員級別訪問計算機作業系統或其他資產。
蠕蟲:自我複製的惡意程式碼,可自動在應用程式和裝置之間傳播。
社會工程攻擊:操縱人們實施不當行為,如分享不該分享的資訊,下載不該下載的軟體或向犯罪分子匯款。社會工程攻擊的具體形式包括網路釣魚、魚叉式網路釣魚和捕鯨網路釣魚等。
賬戶盜用:駭客劫持合法使用者帳戶進行惡意活動的行為。網路犯罪分子可以透過多種方式侵入使用者的帳戶,如網路釣魚攻擊、從暗網上購買被盜的密碼資料庫、使用密碼攻擊工具破解密碼加密或進行蠻力攻擊等。
中間人(it)攻擊:駭客秘密攔截兩方之間或使用者與伺服器之間的通訊。it攻擊通常採用不安全的公共wifi網路實施,威脅者相對容易監視流量。
供應鏈攻擊:駭客用來破壞公司的網路攻擊,攻擊目標包括軟體供應商、材料供應商和其他服務提供商。
跨站指令碼(s)攻擊:將惡意程式碼插入合法web頁面或web應用程式中。當使用者訪問網站或應用程式時,程式碼會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