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 1,求(第1/2 頁)
王忠軍這個人,骨子裡是非常狠的!
當年號稱內地娛樂圈第一經紀人的王靜花,率領華藝半數以的明星藝人出走,幾乎已經把整個華藝給搬空了。
所有人都在等著看王忠軍的笑話。
可他卻咬著牙,以迅雷不掩耳之勢簽下周公子、黃小明和鄧朝等人,續約葛尤跟馮曉剛,並且透過一系列資本運作,成功讓華藝站穩了腳跟。
儘管元氣大傷,但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華藝非但沒有沉寂下去,反倒更一層樓了。
反倒是當初王靜花離開華藝之後,跟成田影視的合作只持續了兩年,便另起爐灶自己成立了一家名為識別文化的娛樂公司。
雖然依舊有不少明星,但聲勢早已經大不如前。
說實話。
這麼多年來,王忠軍見過太多娛樂圈所謂的新貴。
有的人揮金如土,有的人背景通天。
但到最後,真正笑到最後的人,還是他王某人。
所以。
王忠軍是非常自信的。
他完全不認為,這個萬里影視有資格能夠挑戰華藝兄弟的地位。
所以對於弟弟的行為,他簡直無法理解。
明明有機會可以讓萬里影視跟華藝兄弟合作,結果現在卻因為王忠磊的操作,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實在是太讓他生氣了。
“哥,對不起。”
半晌之後,王忠磊抬起頭,老老實實的認錯道。
他知道哥哥的原則。
男子漢大丈夫,有錯就要認,捱打要立正,這就是王忠軍一直以來給王忠磊灌輸的思想。
“對不起就算了。”
王忠軍聽到弟弟的話,擺擺手道:“想想怎麼彌補吧。”
頓了頓。
他的眼中閃過一道寒芒:“既然得罪了,那就得罪的徹底一點,明白麼?”
人是一種喜歡抱團的生物,尤其是身在娛樂圈當中,更是如此。
有的人是因為理念,有的人是因為利益,甚至有的人只是單純的為了在圈子裡生存下去,便走到了一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
京圈就是這樣。
只不過,京圈的發展有些複雜罷了。
最早的時候,所謂京圈,其實是時任燕京電視臺電視劇製作中心主任的鄭小龍發起的。
這位可不簡單,作為京圈的初代大哥,他不僅領導拍攝了《渴望》、《燕京人在紐約》、《編輯部的故事》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電視劇。
更重要的是,鄭小龍培養髮掘了一批如今在娛樂圈聲名顯赫的導演和藝人。
比如馮曉剛,比如趙寶鋼,這些人都是靠著鄭小龍才嶄露頭角的。
當然了。
整個京圈當中,最有才華的大佬,自然是汪朔。
如果沒有他的劇本和,姜聞、馮曉剛這些人,想要崛起,無疑是不可能的事兒。
八十年代末期,汪朔曾經放言“如今的華國電影圈,哥們平趟!”。
這話可不是吹牛,而是事實。
這傢伙確實有那樣的底氣,因為他是真的有才華。
連姜聞那麼傲氣的人,想當年也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開機儀式掛了一個橫幅。
“陽光永遠燦爛,朔爺永遠牛逼!”
這就是汪朔的底氣!
而讓華藝兄弟和馮曉剛賺的盆滿缽滿的那部華國第一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也是用汪朔的改編的。
不誇張的說,他捧紅了京圈第一代的演員和導演。
但是。
隨著九十年代初,汪朔被封殺,不得不黯然出後之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