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羅馬] 屋大維 - 7(第1/3 頁)
第二次改革的許多政治細微差別似乎未能被平民階層理解,而平民階層恰恰是奧古斯都(augt)最強大的支持者和客戶。
這導致他們時不時地要求奧古斯都參與帝國事務。
奧古斯都未能在公元前22年競選執政官,隨之而來的是對他是否被貴族元老院排擠出權力的擔憂。
公元前22年、公元前21年和公元前19年,民眾因而發生騷亂,並且每年只允許選舉出一位執政官,表面上是為了為奧古斯都留出另一個職位。
同樣,在公元前22年,羅馬發生了糧食短缺,造成了恐慌,許多城市平民呼籲奧古斯都採取獨裁權力,親自監督這一危機。
在向元老院做了拒絕的戲劇性表態之後,奧古斯都最終接受了“憑藉他的前任領地總督權”(pronsur iperiu)來掌控羅馬的糧食供應,並幾乎立即解決了危機。
直到公元8年,這種糧食危機才促使奧古斯都設立了常駐的糧食供應專員(praefect annonae),專門負責採購羅馬的糧食。
一些人開始對第二次改革所授予奧古斯都的權力擴充套件感到擔憂,這種擔憂最終在芬尼烏斯·凱皮奧(fanni caepio)的明顯陰謀事件中達到了高潮。
在公元前22年9月1日之前的一段時間,某個名叫卡斯特里修斯(castrici)的人向奧古斯都提供了芬尼烏斯·凱皮奧策劃的陰謀的資訊。
在馬庫斯·普里穆斯事件中,直言不諱的執政官穆雷納(urena)被列為其中的陰謀分子。
陰謀分子在缺席的情況下受審,提比略(tiberi)擔任起訴人。
陪審團認為他們有罪,但並非全體一致認定。
所有被告因叛國罪被判處死刑,並在被捕後立即執行——他們在辯護時從未提供任何證詞。
奧古斯都確保了共和政府的表面形式,巧妙地掩蓋了這些事件。
公元前19年,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一種“總執政官權”,這很可能是“超越執政官權”(iperiu nsure ai),類似於他在公元前23年所獲得的前任領地總督權。
像他擔任的部族長權(tribunician authority)一樣,這些執政官的權力是從他並未實際擔任的職位中獲得的。
此外,奧古斯都被允許在公共場合和元老院前佩戴執政官的標誌,並且可以坐在兩位執政官之間的象徵性椅子上,手持執政官權力的象徵——法權棒(fasces)。
這似乎安撫了民眾。
無論奧古斯都是否是執政官,重要的是他在人們面前表現得像一位執政官,並且如果有需要,他可以行使執政官的權力。
公元前12年3月6日,隨著李必達(lepid)的去世,他還進一步擔任了羅馬祭司團的最高祭司——大祭司(pontifex axi),這是羅馬宗教中的最重要職位。
公元前2年2月5日,奧古斯都還被授予“國家之父”(pater patriae)的稱號。
---
第二次改革的一個最終原因是為了在如果奧古斯都去世的情況下,給元首政體提供憲法上的穩定性和永續性。
他在公元前23年初的疾病和凱皮奧(caepio)陰謀表明,政權的存續依賴於一個人的生命——奧古斯都本人的生命,而他一生中曾多次遭遇嚴重且危險的疾病。
如果他因自然原因去世或成為暗殺的受害者,羅馬可能會再次陷入內戰。
法薩魯姆戰役(pharsas)、3月15日刺殺(ides of arch)、清洗(proscriptions)、菲利比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