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1/9 頁)
第136章
該艇也保留了一般潛艇的武器,並有所增強。
艦首有8門魚雷發射管,可攜帶20條533毫米魚雷。
寬大的甲板和艦橋也讓該艇可以安裝更多火炮武器,包括1門140毫米主炮,3座3聯裝,1座單管25毫米高射炮。
探測器方面,除了聲吶外,還有一具13號雷達和一具22號雷達負責對空和對海探測。
在狹小的潛艇上起飛必須依賴彈射器,為此在格納庫前方,設定了一條四式一號彈射器,最大彈射重量為5噸,比“大和”級的一式二號彈射器還要長40公分。
可見從圍殼延伸到艦首附近的彈射器。
愛知公司負責為該艇同步研製配套艦載機,也就是後來的6a“晴嵐”水上攻擊機。
它是第一種採用整個機翼90度向後摺疊的rb戰機,並且垂直和水平尾翼也可摺疊。
而浮筒則儲存在甲板下的倉庫裡,待起飛整備時再安裝在飛機上。
飛機完成任務返回潛艇附近,用吊車吊起,拆掉浮筒並摺疊機翼即可送入格納庫,或者可以在彈射器上直接加油掛彈再次出擊。
但在實際運用中,“晴嵐”也可以選擇不安裝浮筒直接起飛,這樣可以減少阻力以達到最大掛彈量,不過,這樣飛機返回後飛行員只能選擇棄機。
6a“晴嵐”水上攻擊機三檢視。機長約10米,寬約12米,高約45米,重425噸,乘員兩名,最高速度474千米/時。如果拋棄浮筒,可達到560千米/時。
為了縮短整備時間,飛機在裝入格納庫前就已經加油掛彈,並在起飛前注入加熱過的油料來加快啟動速度。
第一架飛機在3分鐘內即可起飛,而位於最後的第3架飛機,由於甲板空間有限,要等到前兩架起飛後才能做準備,20分鐘後才能起飛。
但實際上因為人員、機械以及海況等諸多影響因素的存在,起飛時間經常超過20分鐘,而且整個過程非常危險,飛行員每起飛一次就可獲得6日元的危險津貼,當時一個大學畢業生士兵的月俸才60日元。
該機可掛載一枚800千克炸彈或四枚250千克炸彈執行對地轟炸任務,也可以掛一枚92式450毫米航空魚雷攻擊艦船,只有自衛武器,為1挺13毫米後射機槍。
霓虹海軍原計劃裝備18艘伊400型艇,但隨著戰事逐漸吃緊,建造數量一減再減,而且製造“晴嵐”的愛知公司在大轟炸中幾近癱瘓,讓潛水航母陷入沒有飛機可用的尷尬境地。
所以,從1944年12月第一艘完工到戰爭結束時也只有伊400、401和402三艘進入現役,作戰目標也從最初的醜國東海岸和巴拿馬運河逐步縮回到南太平洋海域的美軍駐地。
1945年7月,伊400號和伊401號兩艘潛水航母前往烏利西環礁,攻擊駐紮在該地的醜軍艦隊。
但還沒展開攻擊就收到了宣告戰敗的玉音放送,在激烈討論後,投降派勝出,決定返回霓虹本土投降,而此次攻擊的總指揮有泉龍之助大佐則在401號艇上自裁。
返回途中兩艇均被美軍捕獲,美軍對該艇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立刻帶回本土研究。
為了防止蘇聯染指,研究一結束就將它們擊沉於夏威夷外海。
至於402號艇,霓虹投降時,她正在港內維修,後也被醜軍繳獲,1946年作為靶船擊沉於長崎北方海域。
伊400雖然沒有戰果,而且浪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她稱得上是最接近實用化的潛水航母,是超越當時軍事技術的存在。
在戰後醜國的早期飛彈潛艇上還能看到她的影子,醜軍還曾嘗試過建造配備噴氣式戰機的潛水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