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1/8 頁)
第138章
相對於原來的“列寧格勒”級驅逐艦,“明斯克”級驅逐艦在艦艇外觀上並沒有做太多的改變,僅艏樓外形稍有不同。
雖然“明斯克”級的動力系統仍然採用了汽輪機和鍋爐交替佈置的方式,但是解決了“列寧格勒”級上存在的螺旋槳設計缺陷和艦身強度不足的問題。
“明斯克”級驅逐艦連同首艦“明斯克”號在內一共建成了4艘,因為相比於“列寧格勒”級並沒有非常大的差異,因此經常與“列寧格勒”級驅逐艦混編使用。
首艦“明斯克”號曾經參加過蘇芬戰爭,在衛國戰爭爆發後先被德國空軍炸沉,隨後又被撈起修復,繼續服役至戰後。
“明斯克”級4艘艦中,表現最好的是“巴庫”艦。
該艦在被調入毛熊紅海軍北方艦隊後參與了數次大型護航行動,為毛熊戰時北極航線的安全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還被授予了一枚紅旗勳章。
總體來說,“明斯克”級更多是一款“技術驗證艦”。
毛熊紅海軍將在“列寧格勒”級驅逐艦上暴露出來的問題,在“明斯克”級驅逐艦上進行了驗證,以觀察改進措施是否有效。
雖然“明斯克”級驅逐艦也順利撐到了戰爭結束,但是因為改進意義不大,因此戰後也被改裝成了毛熊紅海軍新技術海上驗證平臺,也算發揮了餘熱。
(純正毛熊血統的蘇聯驅逐艦至此斷絕,從“憤怒”級開始的毛熊驅逐艦都是義大利血統,更不用說“塔什干”號是地道的義大利船了)
作為毛熊紅海軍裝備的第三款國產驅逐艦,“憤怒”級驅逐艦的誕生和毛熊的五年計劃有密切的關係。
因為第一個五年計劃帶來的巨大成功,毛熊相關決策者認為蘇聯有能力大規模建造優秀的國產驅逐艦。
於是,責成第1中央船舶建造設計局開始相關設計。
雖然從1932年開始第1中央船舶設計局就開始了相關設計,但是直到1934年年底,相關的設計方案才獲得相關管理機構的確認。
新型驅逐艦被編為7型工程,共建造53艘,首艦被命名為“憤怒”號,“憤怒”級驅逐艦至此誕生。
嚴格地說,“憤怒”級驅逐艦並不是一款純毛熊設計的驅逐艦。
因為此時的毛熊仍然缺乏現代驅逐艦的設計經驗,加上此時毛熊和義大利的關係還算不錯,義大利方面不僅讓毛熊設計團隊詳細參觀了自己的“西北風”級驅逐艦,還向毛熊方面提供了全套“西北風”級驅逐艦的設計方案和相關圖紙。
而毛熊方面也不客氣,既然義大利的“西北風”級驅逐艦效能看上去不賴,那就照抄吧。
於是,除了“憤怒”級上的武器裝備和配套設施是毛熊國產的,“憤怒”級驅逐艦機械動力佈局和艦上設計和“西北風”級驅逐艦如出一轍。
“憤怒”級上下充滿了濃濃的義大利風格,即高射速、高航速設計風格。
動力方面採用大型單煙囪結構機械動力佈置、短艏樓設計。
其主要武備為4門130毫米艦炮和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防空武器方面則比較豐富,除了2門762毫米高射炮和2門45毫米高射炮之外,還根據各艦的實際情況佈置數量不等的高射機槍。
當1938年首艦“憤怒”號加入毛熊紅海軍後,“憤怒”級驅逐艦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首先,仍然是短艏樓設計導致艦內空間不足,許多水兵甚至要兩人擠一張床。
其次是高速航行時重心不穩,甚至會發生船體震顫的情況。
雖然相關設計機構在後續艦隻上採用了一些彌補手段,但是總體上也沒能改善“憤怒”級驅逐艦的這些致命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