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林如海說古(第1/3 頁)
昏暗的屋內,林如海虛弱地靠在雕花床頭上,面色透著幾分憔悴,唯有那雙眼睛依舊透著精明與洞察世事的銳利。他凝視著面前站著的趙軒,沉默片刻,緩緩開口,聲音雖有些低沉沙啞,卻條理清晰,每一個字都彷彿承載著過往的風雲變幻。
“太上皇自禪位之後,便深居於那玉虛宮中。你有所不知,這玉虛宮近些年來已然成了道家昌盛之地,只因太上皇一心追尋黃老之說,為求延年益壽、修身養性之法,特地從大齊各地招攬諸多有名望的道士匯聚於此。自從住進玉虛宮,太上皇仿若徹底遠離了塵世喧囂,甚少踏出宮門一步,更是擺出一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姿態,將朝中一應大小事務,全權交由當今陛下處置,從不加以干涉。”
林如海頓了頓,似是回憶起往昔崢嶸歲月,眼中劃過一絲複雜之色,輕咳幾聲後接著說道:“然而,在太上皇禪位之前,局面卻大不相同。彼時,他對開國一脈的勳貴極為倚重,軍權牢牢把控在這些人手中,視作穩固朝堂根基的中流砥柱。不僅如此,從京都到各州郡縣,各個關鍵要害部位,無不是太上皇親信的官員在任職,可謂是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就拿老夫來說,這巡鹽御史的官職,便是太上皇欽點任命。那時節,鹽鐵之利關乎國本,能擔此重任,足見太上皇對老夫的賞識與信任,可也正因如此,老夫處在這風口浪尖,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言至此處,林如海再次閉目養神,似是陷入了長久的思索之中,屋內一時靜謐無聲,唯有窗外風聲呼嘯,似在訴說著那些不為人知的朝堂暗流。
“當今陛下,乃是太上皇膝下的四子。說來,在他之上,那三位皇子都已離世,而這背後,實則牽扯出一場驚心動魄的義忠老親王謀反大案。”林如海微微抬起眼簾,再次開口,目光仿若穿透了時空,腦海中清晰地浮現出當年那血雨腥風的一幕幕。
“義忠老親王,身份尊貴至極,他既是太上皇的皇長子,又佔著嫡長子的名分,打小便備受矚目。及冠之後,更是毫無懸念地被立為太子,承載著整個大齊的未來期望。他著實不負眾望,英明神武、文武雙全,處理政務時展現出的睿智果敢遠超常人,小小年紀便已初露明君風範。朝堂之上,一眾官員無不對其心悅誠服,皆篤定日後他定能登上皇位,延續大齊盛世。卻不料……”林如海說著,緩緩搖了搖頭,眼中滿是痛惜與無奈,當年那場震動朝野的變故,終究是改寫了太多人的命運,也讓大齊的朝堂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逆轉,至今想來,仍令人唏噓不已。
林如海輕嘆了口氣,接著說道:“卻不想,在他二十有五這年,風雲突變。誰也未曾料到,太子竟會起兵謀反。那一日,京城上空陰雲密佈,似是預兆著即將到來的大亂。太子親率麾下精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逼皇宮。其陣仗,浩浩蕩蕩,所過之處,人心惶惶。”
“彼時,街頭巷尾流言蜚語不斷,有人說,是奸佞小人當道,在太上皇耳邊屢進讒言,汙衊太子結黨營私、意圖篡位,令太子深感寒心,為求自保,不得已而反;也有人稱,太子是被人蠱惑,誤信了身邊謀士的激進之言,以為先發制人才能掌控乾坤。真相究竟如何,或許只有當事人才清楚。”
“皇宮之內,太上皇怒不可遏,即刻調遣御林軍抵擋。雙方人馬在京城展開殊死搏殺,喊殺聲震天,鮮血染紅了長街。太子的軍隊雖勇猛善戰,但終究是寡不敵眾,兼之事發倉促,籌備未足。御林軍以逸待勞,漸漸穩住了陣腳,開始步步緊逼。”
“隨著戰事的推進,太子一方漸漸陷入絕境,麾下將士死傷大半。太子縱有滿腔抱負、絕世才華,在這殘酷現實面前,也無力迴天。最終,兵敗如山倒,他被圍困於城郊一座破廟之中。面對重重圍困,太子沒有求饒,眼神中透著不甘與決絕,自刎而亡。那一場叛亂,就此落下帷幕,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