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漢中近況(第1/2 頁)
諸葛亮知道劉備不想因為自己的心情而影響了大家,當即順著劉備的話說道:“竹簡眾位已經看完,現在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問詢了,
亮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若有遺漏不足之處,眾位也可查漏補缺。”
諸葛亮當下取出西川與漢中以及隴右的輿圖鋪於案上,劉備、龐統、法正、張松皆聚在案旁。
張松問道:“主公之前決議進攻上庸等郡,料想也是先生所獻,卻不知為何想要先取漢中,而不先取西川,再取漢中?”
在看到竹簡之前,張松的建議就是他和法正、孟達三人作為內應,迎接劉備取川,然後再圖謀漢中。
在他看來,這是最好的辦法,也是最適合劉備現在情況的決策。
但在確定了諸葛亮的計劃是先取漢中的時候,他有些不敢確定自己的計劃是否是最優了,所以他想聽聽諸葛亮的見解。
諸葛亮道:“子喬的建議當然是非常好的,原本先取西川再取漢中是正道,但一來明後兩年,涼州將有大動作,亮不想讓主公失去了這個機會。
二來漢中人口眾多,若主公與曹操對峙於漢中,漢中之民不免十室九空,三來我軍若與漢中長久對峙,孫權豈不趁火打劫?
亮也是因為知道夢中之事所以才有此決斷,勸說主公先溯流而上進攻上庸三郡,張魯出兵之時,我軍佯裝不敵,便可借道益州,
若劉璋不防,主公便可效假途滅虢之計,出兵徑取成都,成都可定,若劉璋有了防備,那主公便可佔住蕸萌關,
如此既可從蕸萌關夾擊張魯,則漢中可定也,又可威逼劉璋,到時候北面漢中,東面荊州,南面交州,皆為主公之地,
益州已成甕中之鱉也,到時候就要勞煩子喬和孝直了,一則定要勸說劉璋借道與主公,二則可令其增兵送糧,以削益州之力。
這也是亮的初步建議,如何變通,卻要看到時候劉璋如何動作,才能確定計劃到底需不需要改變,眾位有何高見,
也可說出來,主公與諸位也可參謀一番,確定有無更好的計劃。”
馬超的父親馬騰現在已經投降曹操,身在許都為臣,如果不是諸葛亮,恐怕誰也料不到他會突然造反害了自己父親和兄弟的性命吧!
且漢中的張魯近些年在漢中經營得著實不錯,現在的漢中富得流油,無論是經濟和人口都是大漢之最。
漢中地區是大漢所有的郡縣中少有的長達千年都沒經歷過戰亂的地區。
而大漢時期人口總體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國家控制,郡縣登記在冊的普通人口,稱為編戶。
另一部分則是士卒豪強控制的人口,他們大多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所以只能租借豪強手中的土地。
靠當佃農生活,被稱為蔭戶,也叫隱戶。
而朝廷控制的編戶大概佔總人口的40%,而好租蔭庇的隱戶便佔去了剩下的60%。
注意,這些隱戶都是不需要納稅的,無論是土地稅或者是人頭稅,都不需要繳納。
漢中地區原本有編戶10萬,按照佔總人口40%的推論,那麼隱戶便有15萬戶,這樣一來,漢中的總戶數便達到了25萬。
再加上從西北逃亡而來的,被政府登記造冊的編戶數萬,這樣估算下來,漢中的戶數便來到了小30萬。
按每戶5-7人算下來,漢中的總人口竟然來到恐怖的150萬左右。
而在馬超反曹之後,離涼州最近的漢中又成為了人口淨流入地區,如果湊個整的話,那漢中的人口就達到了200萬。
即使這一切都按照最低來算,那漢中人口在巔峰時期也不少於150萬!
天可憐見,在諸葛亮治蜀的巔峰時候,整個益州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