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強硬靈帝(2)(第1/2 頁)
劉宏打的主意是,如果這些朝堂重臣隱瞞不報,正好可以換人。
可這些朝臣也不是吃素的,沒上當。
看到蔡立的上疏,這些朝臣已經知道,與蔡立的第一回合,他們敗了。
與蔡立奏疏幾乎同時送到的,還有兗州刺史劉岱的奏疏。
果然,劉宏看了蔡立的上疏、康王和濟南王的奏疏、劉岱的奏疏,以及東萊管氏、左氏等請封蔡成的奏表,還有隨之押送而來的蕭建,鮑信與于禁的《請罪書》,無數將士的供詞,怒了,大怒。
“你們看看,好好看看!這是蔡立造反,還是有人蓄意破壞‘農莊之策’?黃巾之亂是如何來的?如果不是你們這些士族,把農戶逼得沒有生路,他們會反嗎?
“連續六年多的傷寒大疫,朝廷已經被掏空。否則,我何至於賣官鬻爵?傷寒大疫後,有哪一州滿額的繳納過賦稅?
“黃巾之亂朝廷只能派出不足十萬兵馬,可要應對的卻是各州千萬之眾,這又是為什麼?
“涼州韓遂聯同羌胡叛亂,我堂堂大漢,只能派出三萬兵馬,這又是為什麼?
“好容易有了個青州,不僅秋收後能夠滿交賦稅,而且還允諾多交一成,這些士族卻仍然不肯放過,非要扼殺。
“這些士族比黃巾亂黨都可惡,都該死!
“擬旨:琅琊國和泰山郡劃歸青州所轄。琅琊相蕭建,破壞青州近萬畝田地,責令蔡立州牧夷其三族!蕭建本人明日腰斬於市。其他所有查證參與犯青州的家族,罰沒所有財產。青州自留一半,上繳朝廷一半。快馬傳送,要求蔡立三月內完成,並回報朝廷。
“責令徐州刺史陶謙,馬上捉拿臧霸、孫觀二人,捉拿後親自押解進京,並自證自己是否參與了反叛。
“青州牧蔡立有平叛大功,特封蔡立為‘臨淄侯’,世襲。”
整個朝堂之上,鴉雀無聲。
三公九卿知道,這次算是讓皇帝抓住理了。
此時,如果誰敢出聲,結果可能就不是逐出朝堂那麼簡單了,幾乎必然會牽連到自己的家族。
自己掉腦袋事小,牽連家族事大。
當然,他們可以聯手造反,可他們不敢揹負那千古罵名。
如果朝廷三公九卿全部造反,而且還是因為士族利益受損、平民百姓得益,那所有家族都會遺臭萬年。
這次靈帝也是看準他們不敢揹負千古罵名,才如此強硬。
畢竟十常侍的勢力再大,也未出京都。
京都之外,還是由世家大族把持著。
“軍權!必須要有軍權!有了軍權,才能重振我大漢!”劉宏內心念叨著。
當然,他也知道,此時此刻,他雖然佔了一點上風,可也不能把世家大族逼得太死。
所以,要抓軍權,還要等青州那邊做出榜樣,而朝廷錢糧充裕一些。
不過,劉宏此時已經下定決心,他親自任命的將領,要麼是十常侍的人,要麼是寒門子弟,士族子弟一個都不能有。
袁紹、曹操可能想不到,士族子弟任“西園八校尉”,會因為蔡成而泡湯了。
蔡成還是改變了一點歷史。
讓人奇怪的是,在兩方較力的過程中,外戚一方一直沒有參與。大將軍何進,一直冷眼旁觀,絕不插手,也不知道他打的是什麼主意。
只不過,在皇帝下旨後,大家都準備散朝時,大將軍開口了。
“陛下,我剛剛發現,蔡立上疏的用紙,似乎有點不同尋常。不知是不是臣下看錯了。”
剛才蔡立的上疏,按慣例,在朝堂重臣手中流轉了一圈。
劉宏眼睛眯了起來。
這蔡立上貢給皇室萬張極好的左伯紙,是透過十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