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危機(第1/2 頁)
張恪看到了郭守敬的為難。從內心裡,他自然是贊同郭守敬的。但也明白在面對秦業這樣的官員時,郭守敬內心的掙扎和無奈。而且他也知道,以今時之狀況,若是強行退耕還林,只怕也難以得到本地百姓的支援。在一個以農為本的社會中,毀壞莊稼,怕是要被百姓們指著脊樑骨罵翻的。於是,張恪便向郭守敬建議,先把武威城放一放,再往上游去走一走,看看能否另闢蹊徑,想點其他辦法。若實在不行,那就只能硬來了。有些選擇很難,難而真到了那份上,張恪卻也不怕做一回惡人的,只要結果是好的就行,作為副手,他是有這樣的覺悟的。
郭守敬聽從了張恪的建議,率人離開了武威城,沿著大江西行,往上游處一路考察過去。為了及時掌握上游的水情,郭守敬行使欽差之權,從驛站裡呼叫了二十匹驛馬,令隨行的內衛騎馬往上游去探查水情資料,並將其不間斷的回報於他。郭守敬沿江岸考察山川走勢,張恪則要根據傳回的資料計算著上游洪水的到達時間及其量級。兩天後,去上游探查的內衛傳來了壞資訊,上游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強降水,上游的水位正在快速升高。張恪按照傳回的資料,經模擬測算,畫出了水位走勢圖。按照最壞的情況推斷,因上游來水引發的二次洪峰或將於六到八天內抵達武威城段。雖然此次洪峰峰值或許比不上上一次,但中下游才剛剛退洪不久,那些堤壩在洪水中浸泡了這麼久,能不能擋住第二波洪水的衝擊,誰也不能保證。因此其危險性絕不會小於上一次,可能引發的後果甚至會比上一次更為嚴重。
郭守敬兩天兩夜沒閤眼了,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地方做滯洪區,想要將洪水分流,減輕其對中下游的衝擊。只是時間太緊迫了,談何容易。這一日中午,眼見郭守敬又沒有按時回駐地吃飯,張恪和大丫連忙裝了些飯食去堤壩上找他。雖然知道他憂心忡忡下,也吃不了多少,但能吃多少是多少啊。
找到郭守敬後,見他一直呆呆望著河對岸,大丫叫了幾聲後,他才回過頭來,渾濁的雙眼佈滿血絲,憔悴的不行。大丫看得著實不忍,差點掉淚。強自擠出一絲笑容,拿出飯食,讓他多少吃一點。張恪走到他站立的位置,看向對岸。卻見那邊有三座呈品字形的山峰聳立著,山上鬱鬱蔥蔥,林木高大。張恪看了一會兒後,問道:"郭大人,剛剛看什麼,看得那麼入神了?"
郭守敬就著鹹菜努力咬了一口饅頭,嚼了嚼後,嘆了口氣道:"對面那三座大山中間,是一個巨大的山谷,是個作滯洪區的理想地。大山外圍是窪地,人煙也稀少。可惜,面對我們的那兩座大山中間還有一座小山連著。否則的話,若能將江水引入山谷,不僅能解掉此次險情。往後再經一番改造,此處還能變成一處蓄水地,遇到旱季,還能向下遊處供水,一舉多得,可是如今……唉!"
張恪看著中間那座小山包,問道:"若要引水入山谷,要把那小山削掉多少才夠?"
郭守敬答道:"自然是整個挖掉最佳,但若能削掉一半的話,再在對面距離遠一點的地方破開堤壩,利用落差讓水流衝起來,應該也能行。"
張恪聞言高興的道:"若是如此的話,那隻要削掉十丈左右就行了唄。"
郭守敬聞言苦笑道:"敬之有所不知,我問過本地人了,之前就有人提過要將此處設定為滯洪區了。可是考察過那座小山後,就放棄了。因為那座小山是座石山,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挖動的。"
張恪聞言卻不見沮喪,而是笑道:"人力自然挖不動,即便挖得動,那還不曉得要挖到猴年馬月了。但是,我們可以把它炸掉。"
炸掉?什麼意思?郭守敬愣愣看著自信滿滿的張恪,不明白他的意思。
張恪不著急解釋。朝大丫道:"大丫姐,你立刻回京城,找唐宗師,運一批黑火藥來,能運多少運多少,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