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君子之澤(第1/2 頁)
糊糊:“一旦家族沒有出息子弟,連續兩三代不能中進士,家道很快中落。再不復唐時千年世家的氣派。
世家是什麼,他們知道耕讀傳家!
當然人和人,官與官之間大有不同。比如杜牧分家,可以在長安城中心,分上幾十間房子。王維經營的輞川別業,是唐朝最富盛名的私家園林之一。
經過王維的精心佈置,這裡一共劃分成二十個景點。王維親手所畫的《輞川圖》早已失傳,輞川別業的真容也不為後人所知。
如今我們只知道,莊園規模極大,僅專掌掃地的童僕就有十數人,需要兩個童子專門扎掃帚,還時常供不應求。”
迷霧麋鹿迷了路:掃帚不是因為房子大,是王維有潔癖。
天涯赤子心:以前以為王維的山水田園,是像李白那樣全國周遊,後來才知道,他就是在自己家看的,差距呀!
糊糊:“王維杜牧都是響噹噹計程車族出身,自然生活優越。而寒門出身的白居易,第一次到長安時,帶著自己的詩稿去拜見當時的名士顧況,顧況一看到他的名字,便開玩笑地說,長安米正貴,居住在這裡可不容易!
這就是‘居大不易’的典故。
不過顧況翻開詩稿,第一首詩便是那首有名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顧況不由得連聲讚歎,如此的文采,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別說是在長安,就是在全天下居住起來又有何難?
那白居易何時買房呢?
白居易二十八歲考中進士,三十歲時年俸是一萬六千錢。這時候他還是買不起房子。
過了兩年,白居易咬咬牙傾盡所有,在長安十八環外的渭南鄉下買了一所房子,有多大呢?茅屋四五間,一馬二僕伕。
由於距離太遠,白居易仍然租住在城中,只假期才回家。
五十歲左右,白居易結束多年外任,調回京城,為官多年,手上已頗有積蓄,白居易很快就在長安四環外新昌裡買了自己的第二套房,佔地十畝。
白居易搬進去以後就後悔了,嫌面積小,院子窄,房屋設計不好,採光不好,交通不便,總之各種不滿意。
到五十六歲這年,白居易因病退居二線,到洛陽任職,他致仕的官職是刑部尚書。論做官,白居易在唐朝詩人里名列前茅。
在洛陽他買下人生最滿意的房子,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謂土狹,勿謂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橋有船。有書有酒,有歌有弦。
喬遷新居那天,白居易很高興,多喝了幾杯,發朋友圈:
都城風土水木之勝在東南隅,東南之勝在履道里,裡之勝在西北隅。西閏北垣第一第,即白氏臾樂天退老之地。
從孤身一人入長安,到在東都洛陽買到心儀的房子,白居易走了三十餘年。”
靜夜思:房奴狠狠共情了!
言不由衷:不知道十畝有多大,但記得王維那條輞川有十里。
驕傲的豬豬:白居易不是沒錢,可能就是沒遇上合適的房子。他的作品在海外很出名,高句麗大商人曾用高麗參換白居易的詩作。
元稹去世,白居易給他寫墓誌銘,元家給了他潤筆六七十萬錢。
孟婆來碗豆漿:他們不是好基友嗎,寫墓誌還收錢,感覺怪怪的。
十萬伏特:感情是感情,生意是生意,不能壞了規矩。
獨自飛翔:白居易把這筆錢捐給寺廟了。
白居易仰望天幕:“不能說說我的終老之所,在洛陽何處嗎?”
元稹:難道沒人關心,我死了麼?
糊糊:“到了宋朝,士族覆滅,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