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抗美援朝總會(第1/2 頁)
王致遠花費一天時間,在這邊6個鎮的村子裡面問了問,正常產量都有510斤以上,這邊的產量王致遠感覺還是低了些,化肥和農藥都用上了,這邊最高的產量不過是613斤。
後面又考察了一下其他村子,施肥後普遍提升了100斤左右的產量,沒有麥子提升量大,主要是小麥畝產基數低,提高了百分比。
對此王致遠是不太滿意的,可豐收的農民可滿意得不得了,幹著同樣的事情,今年水稻增產這麼多,化肥每畝地投入25斤左右,花費是125元,增產100斤,可以賣7元錢,除去公糧,純增加收入505元。
這些賬農民還是會計算的,每戶家裡基本都有個10畝地,一年兩季土地種下來,100塊的額外收入就到手了。有些人蓋房子還怕還不起,今年秋收產量出來後,馬上推翻了腦海中的想法,還想著多蓋幾間房子。
張集那邊6個鎮子就不說了,最低增產了150斤,調查後發現,還是要看個人的田間管理和土地情況。後面就要農會給大家進行培訓,田間管理多下點功夫,每畝還是可以增產幾十斤的。平整土地之類的,只能等後面再解決。
王致遠回到縣裡之後,立馬召集各區開了會,讓大家通知下去,今年稻子的收購價還是007元每斤,不會降價。
通和縣建築公司的房屋建設費用,可以用糧食折算,還是007元每斤。
同時讓統計科12月份開始下去統計一下縣裡的人口出生和死亡,各村大致的經濟情況,縣裡來年好重新規劃發展。
農產品採購局在各鎮展開糧食收購,讓農民將糧食儘量賣給政府。這些就是接下來的核心工作。
11月份農民是喜悅的,今年調整了農業稅,按照產量階梯式收稅,不同產量稅收比不一樣,通和縣今年高產,農業稅還是在10的範圍內。周邊縣城產量不行,有些地方農業稅只有6,南方產量高的地方甚至達到了15。
農業稅俗稱交公糧,大家也是很積極的,各村統一收,收好後就交到鎮上,再彙集到縣裡。今年統收統支了,公糧要上交,當然要扣除城鎮人口的口糧數,這是一般縣城的做法。
通和縣由於有養殖場,上面批准可以留一些糧食用於工業發展,又因為通和縣糧食大豐收,縣政府額外收購,收購的量是可以滿足城鎮居民日常用量的,所以就沒有扣除口糧數,公糧就直接上交了。
目前糧食是自由市場,其它各地商人倒騰糧食是主流,這樣後面也造成了一些隱患,導致53年出臺了“統銷統購”政策。
王致遠是知道其中道道的,所以早早的就將糧食抓到了手裡,縣政府就是通和縣最大的糧商。007元收購,比市場價高0005元,透過加工成大米,01元出售。原糧加工後只有75的成品糧——大米,數量起來後勉強夠人工和機器費用。
但是賺了不少稻糠,這是餵豬的好東西,整個縣的量積累下來,也是不可小覷,養殖場都用不完,有些還出售給村民。
農業和養殖業相輔相成,通和縣的養殖業還是可以擴大的,飼料這一塊沒有太大的短板。
這段時間各村的農民又開始駕車到鎮上賣糧食,現在大家都不想儲存太多的糧食了,因為這糧食實在太多了,完全吃不完,儲存在家裡還容易喂老鼠。再加上大家都想蓋房子,所以賣糧特別積極。
張集那邊6個鎮大家就沒怎麼賣糧,直接將糧食透過農產品採購局,交給了建築公司,抵扣蓋房子的建築費用,這邊大部分人都將建築費用結清了,都不想欠債。大家糧食折價,小工也有不少工資,各村還有不少人現在成了建築工人。
大家只要勤勞一點,房屋建築費用,對一個家庭而言,不算什麼事,一個工人一年的工資,蓋個6間大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