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試驗田(第1/2 頁)
有水莊稼就長的好,收成就好。
別看楊老漢不識字,可是盤算自己家的產量還是精明的很,二十五畝地,看今年的長勢一畝能產兩石(三百斤)穀子或高粱,二十五畝地就是五十石(七千五百斤),頭三年給官府繳三成的稅十五石,自己還能剩下三十五石,一家八口人敞開了吃一天吃十斤糧,一年吃二十五石,還能剩下十來石糧食。
山地上種的棉麻都是按官府老爺要求種的,老爺給種子,收成自己可以留一半,到年底兒媳婦紡成棉布一家人還能一人做身新衣服或者換些銀錢,更別提山上養的那些雞鴨羊之類的了,都是可以換銀錢的,這種日子有上兩年幾個兒子就都可以娶上媳婦了,自己也可以下去見老伴了,想想楊老漢就不由的笑出聲來。這個時候要是那個後生還敢說綏德侯不好,那楊老漢絕對大耳刮子貼他。
正在楊老漢暢想的時候,不遠處馬蹄聲響傳來,楊老漢不由的起身觀看,之間數十米騎兵簇擁著幾個人向村子這邊而來,路過他身邊的時候勒住韁繩翻身下馬,為首的一位穿著錦袍的年輕人說道:“老人家,您是這前邊村子的嗎?”
“回老爺話,小老兒正是前邊楊家村的”一看就知道這人是大官你看他身後跟著的護衛一個個雄壯的很,楊老漢恭恭敬敬地回答。
“老人家不要緊張,這是你家的地啊?長勢不錯,今年收成應該不錯了!”
“都是託官老爺的福,免了不少的稅,小老兒家今年能吃個飽飯了!”說到莊稼楊老漢神情就變的高興起來。
“能吃飽飯就好啊,官府有沒有派人來組織秋收?那些官吏有沒有巧立名目欺負咱們鄉親們?”那錦衣青年和聲細語的問著。
可是楊老漢還是一哆嗦,心說官府新任命里長可是好人,咱不能給人家惹禍:“回老爺,里長老爺可是個好人,從四月份到我們這就帶著大夥種莊稼,修水渠,您看這莊稼長的這麼好都是他帶領大夥乾的,里長老爺還識文斷字,平時鄰里有個什麼糾紛,人家都給斷的清清楚楚,厲害的很。”
那人聽了楊老漢的話,對旁邊的一個年輕人說道:“二弟,看來你這老師乾的不錯,留在這做個里正可惜了!”
“是啊,老師才智非凡,他說此事若成可以極大緩解陝西百姓的饑荒!”李鴻業點頭說道。
之前還沒有起事之前李鴻業派人到京師、湖廣、河南等地賣糧的時候,商人帶回來了發現了玉米、紅薯和土豆,看到這些李鴻業簡直是欣喜若狂,趕緊讓人試種,一季之後收穫甚多,李源看到了此物的重要性,等到地方平定下來之後,就主動要求承擔此項重任。
大面積做不到,小面積推廣還是沒問題的,於是就安排在了楊家村這個流民村子。
李鴻業的腦海裡只知道這些作物的產量很高,夏種秋收耐旱還不挑地,具體操作方法除了要相對稀疏的種植,土豆要切塊、紅薯要育秧其他資訊全無,於是就將實驗的任務一併交給了李源。
對於學生有現在如此的地位,李源是很高興的,當時李鴻業來請他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就跟著來了。
但是李源覺得自己才能不夠,要不怎麼會連個舉人都考不上呢。再說沒有治政的經驗,貿然得做高官,難免會出紕漏給自己學生帶來麻煩,到時候他這個老師那裡還有臉面再待下去,還是先從基層積累一下經驗,到時候有了經驗,治政起來會比較輕鬆,至於升官,自己是李鴻業的老師,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到了任上李源也是盡心盡力,帶著全裡兩百來戶百姓每日每夜的幹,都快做到大禹的三過家門而不入了,一個四十出頭歲的人不到一年的時間折騰的自己跟個五六十歲的小老頭似的。
尤其李鴻業交給他的種子,李源找了最有經驗的老農,各分出了十畝耕地十畝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