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江南情況(第1/2 頁)
等第二條路修好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中旬了。
京城,已經開始進入了冬天。
接下來的天氣,不適合再繼續動工。
至此,修路的計劃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前前後後將近一個月的工期,讓那些災民賺到了一些本錢。
雖然不多,但是至少可以在京城有了立足的底氣。
這邊的工程停掉之後,他們也沒閒著,開始去別的地方找活幹。
經歷的多了,他們才發現,之前那份官家給的活計,算得上是他們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了。
如今自己找的,工錢不多,事兒倒不少,有的主家還挑剔的很,甚至動不動就扣工錢。
但是沒辦法,就算是這樣,他們也得硬著頭皮做。
因為不做,就沒飯吃。
有時忍不下去了,就想一想來京城的路上,現在的刁難跟那個時候相比,可以說是不值一提。
季正則也像其他人一樣,每天都出去找活。
一開始別人聽說他只有十四歲,直接就不用他。
後來,他學聰明瞭,再問年齡,就說自己十七了。
反正以他現在的體型,基本不會有人懷疑。
第一條水泥路如今已經可以正式通行,或許是因著新鮮,從第一天開始,這條路上的人流量就明顯變得多了一倍不止。
來來往往的百姓多了,小商小販也都聞聲而至,他們在路兩旁店鋪的夾縫中尋找一些合適的位置,然後開始吆喝起來。
有了他們的加入,整條街上的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形成了一個正向迴圈。
對於京城裡的百姓來說,冬天,就是養精蓄銳、休養生息的季節。
忙忙碌碌的過了春夏秋三個季節,如今,終於可以閒下來逛逛街,或是與三五好友一起喝酒聚會。
總之,講究的就是一個懶散、閒適。
不過既然要出來玩,那自然是要去最熱鬧的地方,這條街,也就成了第一選擇。
人流量多了,自然給兩邊的商鋪帶來了不小的銷售增益。
很快,他們在修路上花掉的錢,就又賺了回來。
十月份的時候,雍正從圓明園回到了紫禁城。
他和熹貴妃的關係依舊很冷淡,但是對弘曕和靈犀又很好。
宮裡其他的人都有些琢磨不透,不知道這兩位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皇上政事繁忙,已經有一段時間輕易不進後宮了。
他的身邊,算下來還是寧嬪出現的最頻繁。
這段時間,江南的訊息陸陸續續傳來。
有和親王弘晝、怡親王允祥帶隊,一路上前進的速度很快,半個多月就到了徐州。
這裡算是水患最嚴重的地方,他們到的時候,洪水已經退去了一些,當地的官員正在努力維持自救。
這一次,不只是普通百姓,就連府衙都被沖垮了好些。
其中不乏很多官員,也在這次災難中意外喪生。
僥倖活下來的徐州知府李根雲,眼下正在四處集結剩餘的府衙官員。
他現在來不及想自己會有什麼下場,只知道要儘可能找到更多的人,然後穩住災民。
水患已經發生,他不能改變。
但是如果再有動亂出現,他就可以直接以死謝罪了。
救人、尋糧······所有的事情,都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
他把倖存的百姓聚集到雲龍書院,這裡地勢比較高,這次沒有收到洪水的侵襲。
江南文風頗盛,書院眾多。
雲龍書院位於徐州城南,雲龍山的西麓黃茅崗上,規制甚為完備。
它起初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