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盧友平無意結緣 柳紅杏潔身創業(第1/5 頁)
幾十年的改革下來,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
無論是思維方式、道德標準,行為準則,在資本、金錢的蹂躪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比如奉獻精神,現在成了古董級的笑話。焦裕祿、王進喜、雷鋒,他們的故事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就是美人魚楊天真爛漫的童話。
再說獨生子女政策,當時決策者是基於國家巨大國民基數,為了快速脫貧做出的決策。如今倒成為了國家生存和強盛的隱憂。雖然放開二胎,生了多胎也只有優撫絕無懲罰。適齡的夫婦,在可以享受生育優惠條件的時候,各類輿論磨破了嘴,就是沒有人願意多生。
只生一個孩子已經成為,這個時代青年人的大多數選擇。為數不少的年輕人,甚至選擇不育。生理需要,你情我願,有多個物件可以臨時起意滾滾床單。
不婚主義者,半婚主義者,新形式的如同原始社會的男女關係開始返祖。那個馬爾薩斯人口論,中國自己的娶了兩個老婆,生了幾十個孩子專家論調,當時的要求是不爭論。
這樣摸著石頭過河的後果,實在是民族繁榮昌盛的之痛。
很多年輕人,只盼著能過著不勞而獲的貴族生活,自私自利已經根深蒂固:明天怎麼樣,關我什麼事!
盧友平就是這些近乎頹廢的年輕人裡的一員,只是面對私慾的縱橫,他良好家庭基因沒有全部湮滅。
造成盧友平這樣的狀況,是曾經的優越生活條件,和從小過度的教育。
盧友平的父母親都是老三屆知青,父親在七四年開始返城。母親是勞模子女,下放時,就留在城裡,在大型國企幹著不錯的工作。當年母親作為礦花,因為心繫下鄉的男友,雖然追求者眾多,仍然在苦苦等待。原因是文革大串聯中,他曾經呵護著她。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非以為報也,用以為好也!
知恩必報是中華古老的文明標誌。
盧友平父親為人忠厚老實,愛崗敬業。返城以後,很快成為基層領導,順理成章結婚生子。
作為工業大省的能源企業,那是省裡的眼珠子。父母親本來有生第二個孩子的可能,但是他們放棄了。
因為,想多為國家做些貢獻,根本沒想到自己。一對夫妻兩個孩,當時母親已經懷孕,但因為工作做了流產。
在八二年的時候,父親在彭州煤校學習,母親在只生一個好。獨生子女政策嚴格起來的時候,作為一個黨員,機關工作人員,她再次流產。
盧友平成了父系的獨子,母系的嬌兒,可以上天摘星星,下海撈珍珠。青少年時期,雖然性情平和,心智太高的他,已經不大合群。
真正的轉折是在大學畢業以後。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秤砣浮,百日參辰現。校園的戀情讓他痴迷:沿著校園的小路,清早來到樹下讀書……
一樣的雄心報負,壯懷激烈的家國情懷。那時,他最喜歡的詩句是毛澤東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然而現實改造了他,溫飽沒問題,公平難以尋找。致命的一擊,還是來自於曾經的驕傲。初戀因為貪圖榮華富貴,女人的成功就是嫁對人,她嫁給了可以作為爺爺的,默多克那樣的富翁,然後移民出國。那個美麗無比,婀娜多姿的女人,走上了很多漂亮女人迅速致富的夢,只是插在盧友平胸口的傷口一直在滴血。
從那女人背叛愛情起,盧友平人生的價值,已經被扭曲,人生的得失成敗已經不再放在心上。他再努力,能趕得上已經賺的缽滿盆滿的既得利益者?能比得上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
憂悒開始吞噬盧友平曾經上進的心,從進入學屋門那一刻起,他就開始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苦讀。既是為了人前出名,也是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