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交差(第1/2 頁)
在路邊找了一家拉麵館,陳安邦要了份大肉面吃了起來,當然按慣例是不要蔥花香菜,陳安邦在濱城生活多年,許多飲食習慣都隨了過來,唯有生撒的蔥花香菜是真心吃不慣。
這個時期一碗湯麵不過五角到八角錢(分大小份),同,肉面也不過兩塊錢左右,開家麵館餬口可以,想要致富還得幾年,等到兩千年以後物價上漲,一碗大肉面十元以上,那麼開面館可能就是比較不錯的專案,畢竟是現金流比較充足的事業,不過這些專案對於陳安邦都有些小氣了。
投資和佔用人力都不算太小,短時間內很難看到效益,可複製性也不是太強,雖然後世的麵館比比皆是,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天價菜品,但是沒有一家靠賣拉麵能夠上市的,這點上還不如做包子,後世陳安邦的老鄉可是透過做包子饅頭在滬股成功上市,號稱華夏早點第一股。
賣早點上市那個哥們兒這幾年應該也在濱城做裝修,後來濱城活不好乾去了沈城,因為手藝實在是一般,在沈城也不好混,最後沒辦法跟其他老鄉去了滬城做包子,真是“樹挪死人挪活”,在裝修行業混不出頭的人竟然在早點行業打下了一片江山。
沒有智慧手機的時代,陳安邦只有靠一邊胡思亂想來解決吃麵時的無聊,陳安邦比較厭倦那種等待的無聊,特別是現在這種沒有手機隨時能夠上網衝浪的年代,而有了智慧機之後,陳安邦最討厭的就是理髮了,因為理髮時也是無聊的等待理髮師擺弄你的腦袋,而且還要付費聽從人家的擺佈。
吃完麵付完錢陳安邦從桌上抽了張紙巾擦了擦嘴,看了看手上那吹彈可破的紙巾,陳安邦嘆了口氣,這個年代真是處處是商機,只是沒有金錢與人脈來開拓。
坐上公交車直奔三八廣場,看著窗外老舊的城市街景,陳安邦一邊看一邊將腦海中後來的城市景象對照,確認哪裡會拆遷,哪裡又沒有改變,就這麼晃盪到了魯迅路附近,下了車之後走了幾分鐘就來到了鐵路文化宮,與門衛大爺說了聲找王洪兵王經理,門衛直接就讓陳安邦進了大樓。
來到後樓時看到張小敏已經到了,正在樓下和王亮說著話,王亮看到陳安邦過來也非常高興,畢竟年輕人尤其是搞藝術的誰不希望自己有首代表作,以前唱別人的作品是沒得選,現在機會終於來了這怎麼不讓人興奮。
“陳老師,你過來了?”王亮迎了上來向陳安邦伸出了手,陳安邦被他的熱情搞得有些不太適應,但是也順其自然的與他握了一下,隨後拍了拍王亮的肩膀說道:“王總今天在辦公室嗎?”
王亮當然知道陳安邦要找的王總不是自己而是父親王洪兵,雖然陳安邦與自己年紀相仿,但是交往中王亮感覺自己好像小了一輩,這也正常,誰讓王亮自己沒有資本來買陳安邦的作品呢?如果是他自己付費的話,那麼陳安邦自然就是與王亮交談了,所以地位是自己掙來的,靠別人捧是捧不出來的,關鍵時候還是要自己上陣才行。
陳安邦跟隨王亮來到總經理辦公室,王洪兵依舊坐在他那大班臺後面的老闆椅上,見陳安邦進來王洪兵也沒有起身,只是坐得端正了一些,旁邊沙發上還有兩位中年人,一男一女,看起來應該是王洪亮請來負責掌眼的。
“王總,您好,這是我帶來的作品。”陳安邦也懶得廢話,直接將謄抄好的《大花轎》詞曲本放在了王洪兵的辦公桌上,畢竟結果怎麼樣終歸是要靠作品來說話的,而《大花轎》能夠在當年火遍大江南北,並被粵省評為95年最受歡迎歌曲獎說明其自有魅力所在,雖然歌詞俗了一點,可是大俗即是大雅,這種沒有什麼深度和門檻的歌曲反而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
王洪兵接過詞曲本大概看了一下,眉目間看不出來喜怒,畢竟大小也是單位領導,多少有點城府,沒有這麼快被陳安邦看出來虛實,而是將作品遞了出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