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中國人不養閒神(第1/2 頁)
【中國人信神從來都是實用主義,不會關心這是哪個神,也不關心這是哪個教,只關心一點,那就是。】
【靈不靈。】
【只要靈我就拜,這個神的香火就會旺盛。不靈,那就再見來不及握手。】
【外國人拜神通常是,萬能的上帝啊,求你保佑我一定要度過這個難關。】
【這要是度過了,那就是上帝顯靈,我以後要更加虔誠,度不過那就是因為我還不夠虔誠。】
【而中國人拜神,度過了就是:不愧是我,我真厲害。】
【度不過就是:什麼狗屁神啊,一點都沒用,以後再也不拜了!】
“我擦嘞!這TM挺猖狂啊!”
朱元璋聽愣了,忍不住說道。
“不是?後世的神明地位這麼低嗎?”
“這是把神當什麼了?”
“酒館裡的小二嗎?”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這主從位置咋還調個兒了?”
朱元璋不能理解。
畢竟從周朝開始帝王就被稱為天子。
皇帝也被認為是受命於天。
而且歷朝歷代都有祭天的慶典,以求上天保佑皇朝昌盛。
當然了,也是因此警告百姓們不要逆天而行。
所以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後世竟然會倒果為因。
神仙竟然要受命於凡人!
靈就供奉,不靈就不供奉。
這未免有些太現實了。
一旁的朱標道。
“兒臣覺得,後人拜神更像是在尋找一種內心的安定。”
“就像商周時期,每次戰役前都要進行占卜預測,若是吉卦,在作戰時便會更有信心,若是兇卦就會有些士氣不足,甚至可能還會擇日再戰。”
“而後人只是拜神,並不做占卜,也就不會再有兇卦的影響,而是會信心滿滿的應對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
“所以,兒臣覺得,後世拜神並非是想得到什麼,而是想提高自己計程車氣。”
聽完朱標的這番話,朱元璋也是非常認同,但他心中還是有些不理解。
“話是沒錯,但神可不信,但不能不敬,誰能知道哪天哪個神就突然顯靈一下子呢?”
“這要是看到你把他供桌揚了,心裡這一氣,不得降神罰啊!”
朱標笑了笑,說道。
“父皇,其實揚供桌都不算什麼無禮之事,百姓若是被逼到一定境界,什麼事兒都幹得出來。”
“兒臣就曾經聽聞,黃河附近的村莊經常會有打龍王的事情。”
“打龍王?”
朱元璋好奇的問道:“龍王掌管興雲降雨,理應香火供奉,又為何要打?他們就不怕面臨大旱嗎!”
“父皇,正是因為百姓身處旱災,所以才會打龍王。”
朱標解釋道:“其實打龍王的事情,《唐書》中就有記載,也是因為連年大旱,天不降雨,百姓無奈才會對龍王泥身進行抽打,而且這種行為還有一個名字---“武祈”。”
“武祈,呵呵。”
朱元璋笑了一聲:“說白了還是怕龍王降罪,你繼續說吧。”
“王維所撰的一篇碑序中曾記錄過這麼一件事兒,乾元元年,黃河流域附近遭遇旱災,汾州的一名刺史因為幾次求雨都沒有靈驗,氣得他當場砍柴取火,直接擺在龍神廟前,讓龍神趕快下雨,不然就燒廟,此話說完,天空頓時烏雲密佈,隨即便下起了大雨。”
“但普通百姓沒有刺史那麼大的職權隨便放火,但他們也有在求雨無果時懲罰神明的手段。”
“就比如我大明的武祈,百姓先是抬著龍王到村子各處轉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