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組陣營,基建狂魔的雙贏(第1/2 頁)
在十九世紀中期,水泥還未傳入華夏,我國傳統的建築膠凝材料還是黏土、石灰、糯米漿等。
到了19世紀末期,一戰前期,這些傳統材料逐漸被英吉利人史彌敦發明的水泥所代替。
一開始,國內水泥都靠從國外進口,或由國內的外資公司生產出來,故而水泥又叫“洋灰”,按照譯音則叫“水門汀”。
隨著水泥使用越來越普遍,市場上供不應求。
這裡蘊含的巨大商機,使江浙一帶的‘煤炭大王’劉洪生,萌生了開辦水泥廠的想法。
20年代初,劉洪生拉了申海本地幾名商人一起,成立了“華商申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並決定用五彩大象作為生產出來的水泥商標影象,商標即為“象牌”。
這是我國水泥行業第一個審定商標。
華商公司的“象牌”水泥正式投產後,經申海工部局檢驗後,其拉力、壓力等各項指標均超過合格標準,“象牌”水泥暢銷江南市場。
當時申海的各大企業,如江南造船所、華洋德律風公司、浚浦局等建設廠房、造橋樑,都使用華商公司生產的“象牌”水泥。
但是“象牌”水泥投入市場後不久,遇到兩個強勁對手——“馬牌”和“龍牌”。
其中尤以東瀛資本小野田水泥會社生產的“龍牌”水泥銷量最大。
由於競爭激烈,國貨水泥的售價一降再降。
為了穩定市場份額,水泥基本都只能保證微薄的利潤。
再加上各項成本的投入還有工人的工錢,這樣算下來,華商公司可以說是在賠本賺吆喝。
但是劉洪生作為一個成功的實業家,他的決斷力是平常人所不能及的。
在雙面夾擊的情況下,他主動選擇了破局!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相比於東瀛倭人,劉洪生果斷的前往天津,跟生產“馬牌”水泥的啟新公司總經理陳一甫協商,簽訂為期5年的聯合營業合同。
合作達成後,“象牌”水泥銷售以江南為主,退出東北、華北、華中市場。
“馬牌”水泥則退出南方市場,主要銷在北方。
“象”“馬”聯合後,銷售量大增,兩家企業相繼漲價兩次,所獲利潤不但彌補了以前的虧損,還有不少盈餘!
到了今年,國貨水泥已經徹底的打敗了進口水泥。
“象牌”一舉成為全國水泥行業的第一品牌,劉洪生當之無愧地成為“水泥大王”!
雖然打敗了東瀛水泥,但是劉洪生並沒有把刀轉向曾經的盟友。
雖然“象牌”實力強勁,但是始終遵守著和盟友的契約。
這樣一位有民族氣節、保持誠信、善用陽謀的實業家,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
這也是為什麼謝易知來申海的原因!
畢竟跑馬地只是他進駐港城的第一步,如果有一個隨時會對自己磨刀霍霍的隊友,那麼他絕對沒辦法和港英政府鬥智鬥勇!
“劉老闆,我們對於你的商道精神是很讚賞的。
這也是我們不遠千里從港城來到申海找你,想邀你去港城辦廠的原因。”
郭家的二樓書房內,謝易知、何故、劉洪生、郭文標、其子郭新成、郭新華圍坐在一起。
因為茲事體大,郭家特意把他們引到了書房裡。
聽完何故的話,劉洪生略微遲疑的開口:
“我劉某人行商多年,對於兩位同行的肯定也十分的榮幸。
可我聽郭家小丫頭講,你們是要開發一片地皮?
可是建廠的成本也不容小視啊。
況且港城是英吉利管轄,不管是他們還是其他外資的水泥,在港城都是有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