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反攻鵝城(第1/3 頁)
佔領歸善縣後,楊興取出5501張民兵模板卡,給兩個步兵師裡的白板新兵加持上,戰力提升了一大截,忠誠度直接點滿。
民兵模板卡剩餘張。
用了兩天時間處理民事,隨即將重心轉回軍事上。
與部下商議後決定,從當前地盤平推,佔領粵城和鵝城,以獲得更多的地盤、人口和資源,特別是粵城,可是媲美松江府的通商口岸,攻佔後又增加一大財源。
攻打粵城之前,先得攻打臨近的鵝城府,那裡駐紮著水師提督標營約6000人,是水師提督的“直屬部隊”,分為前、後、左、右、中五營;
水師提督另外管轄水師營、四會營、新會營、順德協左、右營等等,總兵力約14萬人,分散在各地。
此外,珠江口的虎門要塞也在粵省水師的掌控之中。
為確保後顧無憂,以及打通珠江航線,必須攻佔鵝城和虎門要塞。
楊興飛於是命第八師向鵝城府挺進,艦隊派四艘三級巡洋艦、八艘炮艇開往珠江口,第七師主力也沿陸路向西挺進,目的是佯攻虎門要塞,以分散粵省水師的注意力。
第八師師長趙浴河接到命令後,又命下轄的步兵22團、獨立工兵八營打頭陣,解決零星敵軍、修路架橋,方便主力運送輜重。
這次繳獲了大量牲畜,又買了不少,兩個師都有了足夠的畜力,只要修通道路,就可以攜帶山炮了。
先鋒部隊出發後不久,粵省水師提督鄭金忠就得到了訊息,急忙調集兵力,打算憑藉東江固守鵝城;
艦隊的行動他不知道,但也根據第八師的動向猜測到了,但此時別無他法,虎門要塞得守,鵝城也得守。
粵城水師現有各式戰船400餘艘,但大多為老舊的木帆船,根本打不過興夏軍艦隊,鄭金忠乾脆將其中一半打發去了閩江口,萬一這裡頂不住,也給水師留下了種子;
剩下兩百來艘分別駛入珠江、西江和東江,憑藉虎門要塞扼守珠江口;
又電奏兩廣總督李章泉,請求派兵增援。
李章泉已是驚弓之鳥,還沒從幾天前的大敗中緩過勁來,一眾部下士氣低迷,已然成了喪膽之師,哪裡還敢再與興夏軍作戰?
於是又電奏京師,說是賊兵勢大,請求調派臨省兵力支援。
西太后之前接到粵省慘敗的訊息,震怒不已,想要將李章泉、譚文卿等人撤職查辦,在李章銅的懇求下勉強答應讓李、譚等人戴罪立功,協助湘軍收復歸善縣,將興夏軍趕到香江去,再調派優勢兵力將其剿滅。
只是這個不可能的計劃還沒有實施,又接到了興夏軍反攻的電報,當下又驚又怒,發了一通火後,電令李章泉、譚文卿、鄭金忠三人一定要守住鵝城和和粵城;
又電令閩、桂兩省各派兵兩萬,前往粵南平亂,並且催促湘軍儘快出發;
為避免到時群龍無首,青廷任命兩江總督劉峴莊掛帥,湘、桂、閩粵四省各路兵馬都歸其節制。
關內屬於湘軍系統的有李光亨的老湘軍5營、魏光隆的武威軍6營、劉樹元的親兵6營、吳元愷的炮隊4營、譚表忠的護軍及郭長雲的遼隊各1營,計23營3哨一萬餘人,擁有各種槍支4600支。
去年十一月底時,為了奪回遼東,藩司魏光隆、道員李光亨兩人已經在準備了,前幾天接到命令時已經開始集結,此時催促的電文一到,湘軍動員過後立即從星城出發,打算沿著橫陽、陳州、義章、紹關南下。
目光再轉回粵南。
由於鄭金忠收縮兵力退守鵝城,第22團一路兵不刃血,於三月初二(西曆3月27日)抵達了東江左岸約5公里處。
耽擱的時間都是為了掩護工兵營架橋修路,第八師主力則徐徐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