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投親(第1/3 頁)
來之前一路都說清楚了,李杏兒投奔的親戚是她舅舅家,姓陳名大器,早年家中費力供他讀書,考中了秀才,現今憑著給大戶人家當西席養家餬口。舅母劉氏是姥爺姥姥在世時候鄉下的鄰居家女兒,育有表妹一人,早年父母在世時候時有拜訪,不過兩家相距太遠,所以自李杏兒她娘嫁人後沒見過幾次面兒,十幾年來只靠書信往來。
倆人一路打聽詢問,期間打跑幾波小賊、拍花子,於城東處的小巷子裡尋到了地方:巷子寬約五尺,路上石磚陳舊,白牆斑駁,偶爾牆縫裡冒出一簇兩簇野草,為這灰撲撲的巷子增添幾分綠意。巷子口屹立一棵大樹,適逢春日,青翠繁茂,麻雀兒嘰嘰喳喳,樹下一圈兒小板凳兒,坐著五六位婦人,一面兒拉著家長裡短一面做著針線活兒,嘰裡呱啦好不熱鬧。
“叨擾了,大嫂子!這巷子可有一戶人家主家叫陳秀才的不?”李杏兒上前詢問道。
婦女們在見到二人時候便停下了討論,好奇地上下打量著白娡她們,其中一個年紀約莫三十多的褐衣婦人放下針線活,回道:“倒是有一戶陳秀才家的,就不知是不是你們要找的。小娘子是尋他們有事兒?”
李杏兒舒了口氣,笑道:“可終於找著了!”又對婦人道:“奴家是來投親的,這陳秀才是奴家的舅舅!”
婦人們一聽,更熱鬧了:“喲,外甥女兒投親啊!”
“小娘子帶著罩子,是規矩人。”
“說的是啊……也不知相貌如何?看著挺那啥‘文皺巴’的,老話說的沒錯啊,‘外甥肖舅’!”
“嘁,嬸子不懂就別瞎說,顯擺不行還露了底兒!那叫文縐縐!”
“啊喲,怕是家裡出事兒了來投親呢!不然好好一姑娘孤身一人出門做啥?”
“對呀對呀!”……
還是那褐衣婦人伸出手,指著巷子某個方向,出聲道:“沿著這條路一直走,第二個路口右拐,然後再左拐,左邊數過去第三扇門就是了!陳秀才今日不在家,陳家娘子在家的。”
“多謝大嫂子指路!”李杏兒歡喜地盈盈一拜,與白娡去尋陳家。
一路過去,很快便找到了陳家門,李杏兒立在門口,面上浮現猶豫之色。
“怎麼?怕什麼?”白娡看她並不上前,便主動去叩門,“有人在家麼?有人在家麼?”
敲了一會兒,裡面傳出一疊聲道:“來了!來了!是誰敲門吶?”很快木門從裡面開啟條縫兒,一位面色暗黃年約四十左右的中年婦女探出頭來,皺眉瞧著來人,眯著眼問道:“老奴沒見過你們,你們二人找誰?有什麼事兒?”
李杏兒整整衣袖,拜身道:“這裡可是陳秀才家?奴家是他外甥女,家中出事後大哥囑咐奴家前來尋親,此前應與舅舅通訊說明過,麻煩嬤嬤進去稟告聲,李杏兒在此謝過!”
那婦人聽完頓住,結結巴巴道:“俺……老奴進去稟告一聲,娘子你稍後。”說著把門合上,腳步匆匆離去。
過了片刻,白娡耳朵一動,道:“人來了。”不等李杏兒如何驚訝,果然門再次被完全開啟,從中走出一位三十多歲面容整潔衣著簡單的婦女,身後跟著那方才開門微微弓著腰的嬤嬤。
“這確是陳秀才家,娘子可是李杏兒?”
“奴家便是!身旁這位是與奴家結伴同行的好友白娘子。”李杏兒上前行福禮,面色激動。她從包袱裡急急摸出準備好的文書等交於婦人檢視,陳劉氏接過看了幾眼,微微點頭,道:“果然是我外甥女兒!長得與你舅舅還有幾分相似呢!”話風一轉,語帶憐惜道:“可憐的杏兒,我是你舅母,你這一路可受苦了哇!”
李杏兒聞言也是眼中泛紅,想起這一路上遇到的難處,早前父母離世的種種,不禁淚從中來,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舅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