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遠方之戰(第1/2 頁)
“何語?遼大軍南襲,竟取定州?”
四日之後,京東東路經略安撫使之營,齊凌額滿疑雲,高聲問之。
非其故冒,實王欽若之語,令人難信。以其測度,黑火藥雷彈應已於秋前,大量供於河北邊軍,使其如虎添翼。
雖造藝所限,今日手流彈之殺傷,不及其前世兵時所用之塑化無柄模化手流彈,然對於未受訓之遼馬,仍是致命。
且宋軍有牆為依,居高臨下擲手流彈。足令此時攻城器如雲梯、井欄,難以近牆。若守城宋將非愚,五百勇士,可守半月有餘!
“齊提刑勿急,老夫亦新得朝廷急遞邸報。詳情不逾爾之所知。”王欽若涵養深厚,毫不介意齊凌之態,將邸報遞予,低語:“丁經略已覽,爾閱後,歸其檔。暫勿外洩,免引民慌。”
“下官適才唐突,祈經略海涵!”齊凌即覺失禮,速向王欽若拱手謝過。隨即,閱邸報,細讀。
邸報所載,實不比王欽若先述之詳。僅雲定州觀察使王繼忠獻城叛敵,致遼軍長驅直入,鋒至真定。幸鎮、定、高陽關三路後陣楊嗣救援及時,阻遼軍於城外,寸步難進...
如今,王廷已降旨,命天靈軍督統曹璨,率眾北赴靈石之界。富澤軍督統折惟昌,則引麾下東行至龍脊之隘,與楊嗣形成犄角之勢,誓將蠻夷之師拒於境外,使之血染戰旗,不得歸途。
“既已聚三軍之威,何不遣一路直搗蠻族之心腹?”未待齊凌將王令誦畢,丁謂之言已如風掠過耳邊。“但守不攻,唯使蠻夷氣焰更熾。且靈石之地正逢春種,遭蠻族鐵騎踐踏,恐將荒蕪一片,粒米無收。”
“蠻族此次南侵,絕非一時興起。左右兩翼必有勇將率部策應。”雖非武人,然王欽若亦諳熟些許兵略,目視丁謂,低聲道。
此言確合蠻族將帥往昔之行伍習性,丁謂聞言,唯有輕嘆,頷首默許。
王欽若不及久留,清喉再語:“佳俊,吾遣使喚爾與謂之至此,尚有他事。王廷隨詔書,亦下達緊急敕令。命吾即刻返京,協輔寇準籌措大軍所需糧秣與器械。京東東路之經略安撫使之職,王廷諭令由謂之接掌。聖旨已在途中,不日便至。然而,吾卻不能待詔書抵達再行,只得讓謂之即刻接印,自今起便履新任!”
“國家有難,下官豈敢推諉!祈求王相返京之後,代下官向王上致謝。”丁謂早聞風聲,故並不覺意外,肅然拱手。
齊凌暗感腦中混沌,亦隨之施禮。心底波瀾起伏,思緒翻湧。
於其過往所學史冊中,確載寇準執掌朝政之際,蠻族曾揮師南侵,迫使大宋訂立了幽淵之約。
然而,彼時之事,是否即為今日之戰?
據其所知,幽淵之約締結前,大宋帝王曾親征戰場。而此刻,大宋僅派出楊嗣、曹璨與折惟昌!
‘莫非吾這隻蝶翼,振盪之力過甚,攪擾了此世歷史之軌跡?’
‘然則,至少當使蠻族遭受重創才是!黑炎藥之威力雖微,較之箭矢,仍是劃時代之利器。攜大量黑炎藥手雷與簡易拋射器之宋軍,理不應遜色於史冊記載之弱態。’
‘即便王繼忠叛敵,攜黑炎藥武器投奔蠻族。但蠻族不解制備之法,手中手雷不久將耗盡。’
‘懼怕朝廷懶散,直接將黑炎藥與手雷製作之法授予前線將領。若真如此,禍患將至。’
‘糟糕,楊旭此刻正與其父同行,其父正是鎮、定、高陽關三路後陣督統楊嗣!’
……。
想到摯友楊旭,或許會魂歸那由我獻給神聖大宋的神秘炎晶石炮,幾滴冷汗悄然自齊凌額頭滑落。
他尚未反應過來伸手擦拭,王欽若的聲音已再次飄入耳畔,“齊大人,老夫離去後,此地安寧還得仰仗你多多操心。儘管楊行彥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