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雙人劍(第1/2 頁)
一次虎頭蛇尾的刺殺行動,十七名刺客當場隕落,三十二名被捕。鎮戎軍的老兵與開封府的禁軍兄弟付出了兩名重傷、六名輕傷的代價。
大宋參知政事寇準震怒,當即下令北院判官折惟忠嚴審被捕刺客,凡供詞中涉及的任何地方官員,不論是否被刺客胡言亂咬,都先押入衙門軟禁待查。
短短數日,永興軍路竟有二十四位官員被捕,其中包括一位正五品的轉運司副職。然而,這些被捕官員異口同聲地堅稱,他們與紅蓮教無關聯。他們之所以聯手僱用刺客暗殺齊凌,原因有三:
其一,齊凌曾是朝廷重犯,前任經略安撫使張齊賢未給出任何解釋便撤銷了他的通緝,無視大宋律法。
其二,寇準將一名被通緝者直接任命為正六品刑獄司判官,這讓那些苦讀多年、考取進士,又在各職勤勉多年卻未能晉升計程車子們心生不滿。
其三,齊凌任職刑獄司判官後,翻舊案、羅織罪名,使永興軍路上下人心惶惶。而寇準對犯錯官員的處理,又全然不顧眾人多年來為朝廷治理地方、抵禦外敵侵擾的辛勞。
因此,眾官員出於正義之怒,決定僱兇除去齊凌這個胡作非為的權臣。至於刺客為何來自紅蓮教,他們無法控制!
此等強詞奪理之言,自是難以欺瞞眾生。然則,樞密副使寇準心頭,已隱約察覺到一股風雨欲來的預兆。
入仕二十載,他深知身後的大宋皇朝與當今帝王之心,何其深不可測。更知政鬥之兇險,猶如修道者的逆天之爭。
多數時日,官場之中並無絕對的正道與公正,勝負全憑勢力較量,以及君主最終之抉擇。涉入刺殺疑雲的僚友們,顯見得受高人指點,其精妙之處,在於將齊凌與他置於永興軍路官場的兩端,互為敵對。
身為大宋實質上的副相,寇準一腳已踏入相位,自然期盼能一舉剷除紅蓮教、彌勒教、純陽教三邪宗,為大宋換得三十年以上的太平盛世。
然而,大宋天子之意,或許並非如此。
天子更願永興軍路儘快恢復安寧,迴歸常態。至於官員們暗中的腌臢之事,若非效忠紅蓮聖母,其餘皆可容忍,視而不見。即便是以乞丐貧民替換死刑犯,或是勾結地頭蛇欺壓無辜,於天子眼中,不過是微不足道之事。
天子與士族共治天下,而非與黎民百姓共治。十名士族,九成出自豪紳門第。凡被統治者,無論何時何地,總難逃官紳聯手之禍。以無辜替換死囚,自古皆然,無人能避。
但只要官員們的行徑尚在可控範疇,不致動亂地方,天子往往不願深究。故而,如若無法迅速握有更具說服力的證據,揪出幕後大鱷,寇準料想,重返汴梁之日,已不遠矣。他一旦離去,紅蓮教之事必會石沉大海。
誠然,以天子之仁慈,絕不會在利用齊凌之後,將其遺棄於永興軍路,以平息眾憤。然而,寇準確信,局勢如此演變,天子終將“和事佬”,找個理由,調齊凌離任永興軍路刑獄提點,轉往他處任職,或是在工部、司天監等職司,尋個品階高而無須操勞之位,讓齊凌得以晉升。
“折判官,齊判官近來忙些什麼?調查歷年懸案有何新發現?”念及可能功虧一簣,寇準內心亦難掩浮躁,放下筆錄,沉聲問道
稟告寇相,齊判官近日未曾涉足查案之責,其心神皆專注療愈受傷同門之上。”折惟忠言辭機敏,含笑低聲回應,“他醫道超凡,開封府兩位重傷弟子皆從生死邊緣被他挽回。其餘輕傷者,傷勢亦無人惡化!”
“嗯?”寇準略皺眉頭,低聲道。
刑獄提點不專心公務,反躬行醫道,實乃離經叛道之舉。然而,他此刻身兼開封府尹,不論實際參與開封事務幾何,府中禁軍皆視他與折惟忠為直接統帥。
因此,面對折惟忠,寇準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