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天生異象(第1/2 頁)
而就在呂朔滿肚子糾結這期間之內,台山之上的雲層突然層層湧疊起來,天生異象......
"這是?"本來在院中與旌智師傅討論呂凡脈象的旌德住持偶然抬頭看到這天上的一幕,指著這天象問道身旁的旌智師傅。
旌智師傅聞言說著旌德住持手指的方向望去,但見這天空之中,一條雲龍遨遊盤旋與這文殊殿之上,在夕陽的照應之下,這雲龍通體金黃,顯得威嚴而莊重......
"一遇風雲便成龍......"旌智師傅看著天空之上的金色雲龍,默默肚子呢喃道。
"天降吉兆......."旌德住持雙手合十,抬頭看著天空之上的金色雲龍,慢慢的跪倒在地,雙手聚過頭頂,匍匐在地......
旌智師傅看到住持師兄如此,也隨著慢慢伏下身子,跪拜在地......
這台山本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
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華嚴三聖"。
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大乘佛教崇奉的菩薩,是至高智慧的化身。
這台山,正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亦說:'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邦,其國有山號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上,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而經所說清涼山及五頂山,即這華國s省的台山。此山在臺山縣東北,離縣城一百二十里,五峰環抱,頂無森林,如壘土之合,因名台山。而又因地居邊境,寒冷異常,無炎暑之熱,又名清涼山。
這文殊殿,自然也是因為主供文殊菩薩而得名。
但是要說這台山之上,香火最為旺盛的卻不是這萬佛閣,文殊殿,而是位於文殊殿東側的五龍王殿,亦被當地人成為五爺廟。
這萬佛閣主建築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龍王殿,三便是古戲臺。
這文殊殿自然不用多說,自然是坐落於主位,供奉文殊菩薩之廟宇。
而這五龍王殿的由來,卻是頗為複雜,因為一般的佛家寺廟其實少有供奉龍王的廟宇,但是這五龍王殿卻偏偏出現在了這萬佛閣之中,而且還香火鼎盛。
這其中,其實有一番不得不說的故事。
其實很古以前,這台山地區並不是清涼勝境,而是酷熱難熬。
當地百姓也深受這酷熱之苦,而專門為人排憂解難的大智文殊菩薩為了為這台山地區可憐的百姓們解決這一難題,便從東海龍王那裡巧妙地借來一塊清涼石,而從此這台山才開始變得涼爽宜人風調雨順,成為避暑勝地。
而這清涼寶石其實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當他們發現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台山後,便尾隨而來大鬧臺山,甚至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臺,要討回清涼石。
但文殊菩薩畢竟法力無邊,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龍王,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臺頂。
而這五龍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臺,專管台山的耕雲播雨。而人們感激他為台山地區造福,便在這台山之上的萬佛閣內,為五龍王建了這一座五龍王殿,夜夜供以香火......
而且,這萬佛閣中的戲臺也是專門為五龍王所建立,這菩薩佛祖其實也本不願聽戲看戲,但是也是由於這五龍王喜愛,所以設計,而且這五龍王也深受當地百姓的推崇,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