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報刊、農耕、玻璃與蒸汽機的關聯(第1/2 頁)
丘聚似乎找到了耕作的樂趣,對溫室的照料越發得心應手。
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丘聚發現離開皇宮,遠離宦官間的勾心鬥角,整個人都輕鬆不少。
而且在溫室裡,他常能遇見太子,今天太子還稱讚他的溫室經營得當,那些曾經嘲笑他的人不知他在此過得多麼愜意。
朱厚照剛在田裡辛勤勞作,汗流浹背,坐在田埂上與丘聚閒聊。
\"賢弟!\"
朱厚照一扭頭,看見是王陽明。
\"王兄怎麼來了?恭喜你高中榜首。
\"
見到王陽明,朱厚照十分欣喜,連忙起身。
\"愚兄如約取得功名,自然急切想與賢弟共研蒸汽機,
但賢弟為何在耕田?這不是耽誤時間嗎?\"
王陽明畢竟受時代影響,雖不輕視農耕,但朱厚照親自下地,他難以理解。
朱厚照暗自嘆息,本不想炫耀,你卻非要給我機會。
\"王兄可知現在每畝糧食的產量是多少?\"
王陽明學識淵博,這類問題對他而言易如反掌:“北方每畝產量通常在三百斤左右,而南方因雙季種植,大約是北方的兩倍。
”
朱厚照接著問:“王兄覺得全國的民眾都能吃得飽嗎?”
王陽明思考片刻,答道:“無災荒之年,大致能維持溫飽。
”
他的回答十分得體,風調雨順之時,百姓確能填飽肚子。
然而,普通百姓抵禦災禍的能力微乎其微,小戶人家遭遇連年災害,往往只能變賣家產,淪為佃農。
大戶人家卻對自然災害毫不畏懼,家中儲備的糧食在災年反而能賣出高價。
他們趁機低價購置田地,買進奴僕,擴大自家產業,加速土地集中。
這導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當窮人走投無路時,怎麼辦呢?
起義罷了,改朝換代,重新分配土地,然後再次陷入土地集中的迴圈。
“所以,依王兄看,普通民眾的生活如何呢?”
王陽明不明朱厚照為何提起這些,但還是回應:“艱難!”
“我這溫室裡的作物非同尋常,能讓百姓生活不再困苦。
”
王陽明仔細審視溫室內的作物,確是陌生無比。
朱厚照接著解釋:“這些都是從異域引進的作物,每畝至少能產千斤。
”
王陽明大吃一驚,如果田間產出能增加三倍,將是天下蒼生之福,整個社會也將因此受益。
我錯了,我王陽明有何資格質疑朱賢弟?朱賢弟能發明蒸汽機,他的耕作怎能與常人相提並論?
王陽明向朱厚照深深鞠躬。
“愚兄誤會賢弟了,賢弟才情出眾,愚兄自愧不如。
”
“系統提示,因你的驚訝,浪值+800。
”
朱厚照連忙扶住王陽明,哪敢讓聖人對自己行禮,那可是折壽之舉。
王陽明對溫室裡的馬鈴薯和玉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他得知這兩種作物不挑剔土壤,即使在貧瘠之地也能生長,更覺得它們是珍貴的寶藏。
王陽明望著溫室頂部的玻璃說:“賢弟真有遠見,竟用透明琉璃作溫室的瓦片。
”
“這叫玻璃,不值什麼錢,也是賢弟所造。
”
王陽明再次震驚,這透明琉璃他略有耳聞,聽說一尊佛像就價值數萬兩白銀,這也是朱賢弟的傑作?
“來吧,帶王兄去玻璃工坊瞧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