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第1/2 頁)
將要西行取經的時間。因而十殿閻君及一眾的陰神們自然不曾如那《西遊記》中所記載的一般,對嬴政提及做個水陸道場,替那一眾怨魂們超生一事。不過此行的目的地,似乎因此而走到盡頭。
僧尼俗道,走獸飛禽,魑魅魍魎,如是種種者,俱皆各行其道,奔走在那六道輪迴之下。走向輪迴往生,走向不同的路途。
原本控背躬身,略帶了幾分諂媚與拘謹的秦廣王終是直起了身子,以手指過那六道輪迴之所,對嬴政做出介紹。
“好叫大唐皇帝陛下知曉,此為六道輪迴。行善的,昇仙化道;盡忠的,超生貴道。”
又將目光一掃,使崔判官上前引路。自行抄了手,退至楚江王、卞城王等身旁。
“去休去休,冥府與陽間時間流速,各不相同。遲則恐生出弊端。陛下還不歸去,速速回返陽間?”
伴隨著秦廣王話音落下的,是一眾陰神們俱皆開口,只道是“還請大唐皇帝陛下回返陽間”。
崔判官手中,有引魂幡起了,幢幡招搖。似是將唐皇魂魄所攝,引著其前行。
將要從那盡忠的超生貴道而出,回返陽間。在其身後,一眾陰神以手捋須,面帶微笑,似是隱隱可見此事功成,那唐皇命數將要被他們所掌控的那一日。
如此,那該出的惡氣,自然是要出的。心胸並不如何寬廣如秦廣王等,面上笑意擴大,目中惡意流淌,顯然已經在開始構思,屬於唐皇之命數當如何調整,方才可以盡顯他們地府、鬼神之威嚴。
只是便在嬴政將要至於那“超生貴道門”那一刻,這位一眾陰神眼中的唐皇停下了腳。雙手負於身後,側目,回首,對著惡意與笑容尚來不及收斂的陰神們露出笑容。
崔判官手中,那引魂幡被自行折斷,散落在地面,再沒有任何痕跡遺留。
地發殺機,龍蛇起陸。冷月之下,漫漫黃沙之間,國靈之身一腳踩空,似乎至於陷阱之中。
是流沙。
恰如同那連綿不絕無有窮盡的潮水,將要對著那國靈之身的上下左右四方而吞沒。潛藏在眼耳口鼻之間,將痕跡一點點的掩埋。
長安城外,土地廟中,白衣觀音趺坐蓮臺之上,口誦妙法蓮華。在其身側,惠岸行者雙手合十,似是在聆聽、領會佛門真意。有瑩瑩寶光存在於虛空之中,鏡光吞吐,那崑崙鏡似是在同白衣大士所掌握的佛門真意相抗衡。
直至白衣觀音於不知不覺間住了口,雙眼睜開。一旁的惠岸行者開口,問出疑問:
“以菩薩之神通廣大佛法精深,難道竟不能奈這神器如何?”
大士搖頭,不言。良久方才開口,目中現出幾分不帶任何情緒的慈悲道:
“那國靈既然有心將我等牽扯到其劫數之中,那麼便不是貧僧等要對他做出什麼。而是地要殺他,是屬於他之命數將近。”
菩薩的語音中似是帶著寒意,望向那崑崙鏡的目光,同樣帶著冷漠與薄涼。
“這崑崙鏡是否能夠棄暗投明,同我西天有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國靈既然被放逐在此間,便不可能再歸來。”
白衣大士指尖伸出,將那半空中的那面崑崙鏡扣在了掌中。眼瞼垂下,口宣佛號,開口,緩緩露出笑容道:
“天劫之後,那國靈所要度的從來便不是人劫,而是地劫。”
如浪裡行舟,起伏不定。嬴政雖然有心將那白衣大士及其身後的佛門引到國靈之身接下來所需要度過的劫數當中,但很顯然,將一尊國靈斬殺抑或者毀滅的罪業與因果,白衣大士等是不願意承擔的。
因而白衣大士採用的,是將國靈放逐在那尚未曾全然叫自己掌握的崑崙鏡時空當中,以劫數相阻,使其無法再歸來和返回。
黃沙之下,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