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從陝西漢中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口腔修復學專家趙銥民(第1/5 頁)
院士出生地
趙銥民院士,1956年10月16日出生於陝西省漢中市。
漢中市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北與寶雞市、西安市毗連,東與安康市接壤,南與四川省的廣元市、巴中市、達州市相連,西與甘肅省隴南市相鄰。
漢中市地處秦巴山區西段,北靠秦嶺,南倚米倉山,中為漢江上游谷地平壩。
漢中市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棲息。夏至西周,先後屬梁州、雍州。
秦更元十三年(前312年),始置漢中郡。晉太康十年(289年),改設漢國。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設漢中府。1949年12月6日,改設陝甘寧邊區陝南行政區漢中分割槽。
1969年1月,改設漢中地區。1996年2月21日,改設漢中市。
漢中市因“漢水”流經此地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漢”“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天府之國”之美稱。
漢中民俗文化豐富,具有普遍性和傳承性。
漢中人的飲食習慣傾向於川味,南北皆匯。山區因水土氣候影響,喜歡吃臘肉,並備有乾菜煮臘肉。
平川一年四季有新鮮蔬菜,吃肉多從集市買。
漢中還有獨特的茶酒文化,茶館是人們談心、議事、會友交流的地方。
漢中市地處內陸東亞季風氣候區內,氣候溫和溼潤,年平均氣溫約14.5c。
漢中市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如秦嶺、巴山等山脈,以及漢江等河流。
總之,漢中市是一個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悠久、人文特色鮮明的城市。
出生地解碼
趙銥民院士的出生地陝西漢中,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漢中作為一個具有濃厚文化積澱的城市,為趙銥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背景。
他在漢中師範附屬小學和漢中三中接受了基礎教育,遇到了敬業的老師,這不僅傳授給他知識,更在人生的最初階段幫助他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在漢中,趙銥民培養了對文學和繪畫的濃厚興趣,這些興趣愛好後來在他從事頜面修復研究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繪畫和雕塑的經歷,使他在手術過程中具有更高的審美能力和靈巧的手部技巧。
在漢中農村插隊勞動的經歷,鍛鍊了趙銥民的意志力和毅力。
他並未因艱辛的勞作而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反而利用這段時間閱讀了近兩百本書籍,寫下了幾十萬字的讀書筆記,這為他後來的學術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漢中生活的經歷也培養了趙銥民堅韌不拔、勇於面對挑戰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他後來攻讀博士學位、從事科研工作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漢中社會的尊師重教氛圍為趙銥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他在漢中遇到的老師都非常敬業,這種氛圍激勵他不斷努力學習,追求更高的學術成就。
漢中人民對教育的重視和支援,也為趙銥民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精神支援,使他能夠專注於學術研究,最終成為口腔修復學領域的傑出專家。
漢中地區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可能間接影響了趙銥民對口腔頜面部缺損修復及功能重建研究的興趣。
這種地域特色與學術興趣的結合,使他在該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由此可見,趙銥民院士的出生地陝西漢中,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院士求學之路
1974年,趙銥民到漢中農村插隊勞動,由於文學和繪畫天賦,被抽調到漢中縣委知青辦負責知青專刊的工作,集採、編、刊工作於一身。
1976年12月,趙銥民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