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 第三十四章 水患

第三十四章 水患(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漢末三國:大哥,看這大好河山抗戰之烽火燃血中醫大師扁鵲沈家大小事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漢末浮沉書五胡明月雲堯長歌大唐:靈氣復甦,全民修仙!大唐:九五至尊三國之開局被捆到劉備軍營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記,繃不住了一條路要走多遠才會是盡頭從特種兵開始融合萬物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驚世駙馬爺,他醫手遮天無敵縣令:從替哥哥入洞房開始重鑄漢骨行走在元朝末年穿越李自成,親手終結大明和大清

這一日,祁三來報,說是河南沿河地區連降八天大雨。

朱瞻基連忙召開內閣會議。

“朕聽說,太祖時,鬧水災,他嫌棄滁州太守奏章過長,打了他三十大板。

皇爺爺在世時,是如何賑災的?”

“歷來受災多發生在山東、淮河周圍一帶,開封也是屢受水災,如果雨水再不停止的話,很有可能會決堤。”

“堤壩長期失修,不禁雨水浸泡,決堤恐怕在所難免,皇上應該儘快安排救援工作。”

“那就派陳瑄帶領官兵,安排物質救援。

如果是大面積受災,將如何賑災?”

“一般地減免賦稅,發派救濟,等洪水退去,組織治理河道,恢復即可。”

“那以前是如何治理河患的呢?”

“目前還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因勢利導,蘇通河道,加固河堤。”

“朕看可以蓄水建湖,平時灌溉,雨期防洪。

聽說城外有個窪地村,每發大雨或者大水,老百姓就去求北海龍王。

朕看吶,還不如建個湖,也給龍王安個家嘛,免得它到處亂竄。

還有京城周邊不可以砍樹,樹砍光了,那不水沙聚下了嗎?”

“此策可行,留一患在身,不如去之。”

“朕也想了幾個辦法。

一、工部要加大緊要之處道路水利建設。

二、建立健全慈善組織和機構,朕打算捐資成立一個專門的慈善賬戶,由太后負責,接受各方善款。

三、搞好災後重建工作,防止疾病,興修水利、道路,以工代賑。

四、將汝州單獨列出,提升一級,派遣得利官員治理,擴大瓷器生產規模,朕提供一部分資金,訂購瓷器。擴大信陽茶廠規模,移民至此,興辦茶園。

五、萬一災情變得嚴重,令郭駙馬運糧至此,平定糧食價格。令趙王和唐憲王捐獻糧食。慈幼局收納流浪孩童,宮裡也可以收納一些秀女,不論相貌,幾千人應該可以,每個發放十貫養家費用。朝廷公田也可以吸納一些流民,待災情穩定,轉送到其他地區。都察院和吏部要派員監督和考察。”

“皇上愛民,此五策皆可行。”

大雨一直下到七月二十八日,鄭州、汝州兩處河水超過堤壩,造成決口。

鄭州及陽武、中牟、祥符、蘭陽、滎澤、陳留、封丘、鄢陵、原武九縣,汝州,河南府嵩縣,房屋莊稼都被水淹,禍及下游襄陽、谷城、均州和鄖縣。

河南簡稱豫,遠古時期,就是著名的牽象之地,有八府,開封府、河南府(洛陽)、汝寧府、南陽府、歸德府(商丘)、彰德府(鄴)、衛輝府、懷慶府。

從漢朝到唐朝,人口占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達到一千萬人以上。到了宋朝人口銳減,特別是元末,人口只有八十多萬,這也是大明北京城缺少糧食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這些官方資料只是大概的數目,朱瞻基主政以來,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逃戶,沒有糧食吃,就逃到外地,過一陣子又回來,但是拖欠的賦稅又要照交不誤。

“河南連續下雨有二十天,除了期間有兩天下的是小雨,此次受災十分嚴重,據陳瑄回報,開封大街都可以划船了,受災人群多達上百萬。

看來和朕之前預想的情況差不多,只要賑濟到位,防範好疾病,就一定能恢復到原樣。現在京城裡捐款的人多不多?大劇院也可以前往全國巡演,號召大家踴躍捐款。

朕打算將牌照也拿出來,只要有人能夠捐款達到五百萬貫,就可以拿到一張外洋運輸行業的牌照,用此牌照可以在銀行抵押三百萬貫的貸款,以後稅收也會酌情減免。”

“大家紛紛響應太后和皇上的號召

目錄
炮灰女一身反骨,沙雕捉鬼贏麻了從美漫世界開始當怪盜甦醒的秘密人人都說我是死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