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宋應星(第1/2 頁)
南昌府奉新縣,
城東二十餘里外北鄉牌樓村,其名由來只因其一村卻立有數座牌坊,鄉人驚羨,常以牌樓村喚其之,故而因此得名。(據考牌樓村明清兩代至少有七座牌坊,現存三座。)
孟毅前日在九江與袁繼鹹促膝長談一夜後,於次日清晨奔出九江,復行一日後這才來到這牌樓村。
帶著諸護衛駐馬於村口,看著那雕刻精美的牌樓,孟毅不由對身側的田萬才笑道:
“觀這牌樓村不過百戶人家,卻有如此之多的牌樓,真是人才輩出之地啊!”
田萬才亦不禁點頭嘆道:
“確實難得!”
孟毅笑道:
“當年乙卯科鄉試,奉新諸生僅有兩人中舉,時人呼為奉新二宋。而這兩人便是這牌樓村的宋應星及其兄宋應升。”
田萬才只是笑了笑,卻並未接此話題,而是反問道:
“大人,是否先行派人通報宋府,令其準備接旨事宜?”
按照慣例,傳旨前一般都需要提前通知的,接旨人在得到訊息後。需要清掃庭院,大開中門迎接宣旨官,並於正堂擺設香案。
只有在一切準備就緒,宣旨官才會攜聖旨前來宣讀。
孟毅微微點了點頭,田萬才會意後便令兩名護衛速去通報。而孟毅幾人則下馬於村外暫歇。
半個時辰後……
宋府的熱鬧打破了這往日平靜安逸的樓牌村。
村中無論老弱孩童皆聚集於宋府那用木欄圍擋的簡陋院牆之外,靜靜的看著院內一群身著飛魚服的天子親軍。
而這家宅院正堂裡,年近六旬的宋應星已經換上嶄新的儒服,正攜諸家眷跪倒在香案前,恭敬的等候著那身著蟒袍的錦衣衛指揮使孟毅宣讀聖旨。
看著一切已經就緒,孟毅在清了清嗓子後,便將手中的明黃聖旨展開,大聲宣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國之利者為何?匠之技也!
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
匠之精技,有刻楮為巧之精妙,亦有移山填海之偉力!
然,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今可有復木鳶而飛一日者乎?
更有火銃本為華夏之產物,今而何故不敵諸夷?
工匠之技,利在傳承,重於創新也!
故,朕特設一司,號為研究院,集天下精工巧匠之最於一處,專司精研改良創新之舉。
茲爾宋應星,學識淵博,精於匠技,朕敕封爾為正三品研究院院長之職,統籌研究院諸事宜。
望爾能以華夏匠人之底蘊,行改良創新之盛舉,使我大明諸事物皆可為天下最!
欽此!”
宣讀完畢,孟毅便微笑著手捧聖旨遞向俯跪在地的宋應星。
“宋先生~接旨吧?”
宋應星只是猶豫片刻,便伏地恭聲拜道:
“草民領旨!叩謝陛下聖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三呼萬歲後,宋應星便將雙手高高舉過頭頂,孟毅見狀則立刻將聖旨架於宋應星手中。然後殷勤的將其攙扶起來,其後的一眾家眷見狀也都一臉欣喜的各自起身。
對於宋應星能痛快接旨,這是在孟毅意料之中的,這次讓他為官不是要他處理政事,而是專司做他想做之事。
如此即可為官,又可獲得更好的人力物力支援他的所為。孟毅實在想不出他有拒絕的理由。
不過科學家嘛!亦不能完全以常理度之。
所以孟毅才會親自來請,萬一宋應星真不願意擔此任,以自己後世的知識儲備,只需隨便給他提兩個能顛覆現有理論的觀點,以他的求知慾,還不得乖乖跟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