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熟悉的味道(第1/3 頁)
論及八十年國企系統裡面最知名、最有旗幟性效果的人物,當屬歩鑫生和馬勝利二人。
前者作為江南海鹽襯衫總廠的廠長,是八十年代初第一個採用“聯產計酬制”,打破大鍋飯制度的改革先鋒;
而當歩鑫生逐漸走下神壇後,1987年才展露鋒芒的馬勝利,則是八十年代第一個真正重視消費者需求,把產品創新當成經營戰略;
第一個採用和落實全員銷售激勵策略,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
第一個幹敢於用“承包”的名義進行集團化快速擴張,喊出“承包20個省、100家中國造紙企業”的人。
後世的同學可能很少聽到這位馬廠長的名字,但你只需要知道,後世隨處可見的帶著香味的衛生紙就是這位馬廠長首創的,一次性的廚師帽也是他搗鼓出來的……甚至連“衛生巾”這個名字,也是他在引入產品線後,創造出來的。
總之,雖然以上帝視角來看,馬廠長固然存在著缺乏品牌意識,太過偏向於銷售型管理等種種不足,但你不能否認的是,這是一位很有商業頭腦並不斷追求創新的企業家。
事實上,除了將紙類產品的應用場景在彼時的時代背景下幾乎做到了極致之外,這位馬廠長提出的“三十六計”和“七十二變”承包思路,一度被認為是國營企業擺脫困境的靈丹妙藥……這種共識,甚至要到1995年之後,才被完全打破。
………………
所以,當劉季佑把這位馬廠長抬出來做背書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猶豫,謝輝就在這份專案投資計劃書上籤署了“同意”的批註。
原因很簡單……
有些時候,“務虛”比“務實”更重要!
馬廠長和屬歩鑫生這兩位改革典型,看似一南一北,但實際上是互為一體的。
歩鑫生這位前輩,給企業的內部管理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樣本;
而馬廠長這位當下紅到發紫的國企明星,則是給企業的經營和銷售提供了絕佳的借鑑指導。
是個人都清楚,如果能把這兩位的東西糅合在一起消化掉,摸索出一套有機的結合體,那下一個登上神壇的,絕對會是自己。
對比於這個,區區一個具有標杆性的創收專案算個屁……哪怕把默默百投的資金全砸進去,馮副總和唐副總也絕對不會坑一聲。
從宏觀層面來說,創收性專案只是從“術”上去解決和緩解企業的三角債問題,但如果摸索出一套內外兼備的經營和管理模式出來,那就是從“道”的層面上去根本解決這些難題了。
哼哼,為什麼在聽了報告後學習馬廠長的人那麼多,但卻很少有單位能夠真正擺脫困境的?
單位負責人沒有馬廠長那顆聰明腦袋,你學個屁!
所謂“學我者生,類我者死”,那些去聽報告的單位負責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家裡快揭不開鍋了的窮光蛋好不好……一個個急於求成,只想著學點末枝手段環節燃眉之急,偏偏自己有天資受限,能學好了才怪!
但在這種探索上,目前的鑽探公司卻具備著別人無法比擬的各種優勢;
首先,鑽探公司是央企,而且是石油系統的央企,不管是人才儲備還是視野廣闊度而言,都不是一般的小國企能夠比擬的……大部分企業負責人或許會將馬廠長的“三十六計”和“七十二變”奉為圭臬,但在鑽探公司這邊,即便是謝輝這種中層幹部,也能將問題看得更深。
其次,鑽探公司效益很好,默默百投賬上的資金也很充裕,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要有個足夠份量的擋箭牌,其實完全可以沒有創收的壓力(細品)……站位不同,處境不同,受到的掣肘也不同。
最後,默默百投現在是金主,手裡面有大把大把的企業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