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苛刻的條件(2)(第1/3 頁)
眾所周知,資本是有原罪的。
公正地來講,改革開放以後,國內的第一批私企雖然在一些方面上遠沒有90年代~千禧年中期的後輩們來的猖獗,但為人詬病的事情同樣做的不少。
膽子小點的,以合作的名義,用極低的成本獲得國企的技術,然後反過來撬國企的客戶;
正常點的,欺負國人當時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隨便從犄角旮旯裡組個不知所謂的產品,豎起幌子大吹特吹,然後忽悠著大夥來買單;
膽子稍微大點的,走偏門,透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搞批條,搞外匯,搞指標;
膽子再大點的,靠著一些不知道從哪兒琢磨出來的伎倆秀一把,然後給主管單位們畫大餅,最後明目張膽地拿專項資金。
這其間展露的五花八門神通,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雖然從一個非常理智且冷漠的角度來講,法無禁止即可為,這中間的許多操作並不能說他們錯了,有些堪稱神奇的事情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但有一點,卻是怎麼洗也洗不了。
這個年代,絕大部分私企和個體戶,都存在著嚴重的偷稅漏稅行為……這個比例,甚至高達80%!
而這,僅僅只是工商系統披露出來的統計資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數字絕對沒有80%那麼樂觀。
或許這裡面真的有些個體戶是因為沒有這個意識,完全不知道有“交稅”這種東西的存在;
或許這裡面也有部分私企老闆,因為不具備最起碼的財稅知識,任由下面人亂做賬,導致客觀存在漏報、少報、甚至不報的現象;
但更多的,卻是這些老闆自己為了能多往兜裡揣點錢,故意想從這方面省點錢。
眼見著自己開放了政策,當初期以厚望的民企並沒有健康且有效地盤活國內經濟,也並沒有什麼令人眼前一亮的模式創新,反倒是如同一條條螞蝗般趴在國企和自己身上吸血、刨根子,國家當然大失所望,然後便從稅務核查方面入手,開始了力度極大的、針對私營經濟的整頓活動(守規經營的個體戶不在其列)。
(不帶任何主觀色彩,跟後世一樣,八十年代大部分的民企都是一窩蜂的扎堆上,什麼能賺快錢做什麼,什麼能賺大錢做什麼,而且幾乎全都是從國企現有的大鍋裡刨食吃,沒有幾家是另闢蹊徑的,對整個社會的產業結構調整沒有多少幫助不說,還滋生了大量偽劣假冒產品,在沒有完善監管體系的監督下,一些很有些不擇手段的行為,可謂是影響惡劣且深遠,對於國內社會生態的破壞性也不容小覷。)
很明顯,在這個經濟倒春寒的節骨眼上急匆匆跑過來想要加盟默默百炸專案的,裡面固然有本著尋求正常商業合作而來的人,但更多的,卻是打算尋求庇佑的傢伙。
既然是跑過來尋求庇佑,那在稅務這塊自然就乾淨不了。
因此,明確這些傢伙的偷稅漏稅額範圍,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必須明確的事情……倒不是說偷稅漏稅額度大的,慶豐食品為了避免太大的因果就完全不接收了,而是身為專案總負責人,楊默在這件事上,另有考慮。
………………
看著呂瑩瑩一副“你不老實交代,就沒的商量”的態度,許志遠臉色難看地在原地沉默了好一會。
呂瑩瑩見狀,按照楊默的教導,也不催他,只是看了看牆壁上的鐘表……言下之意很明顯,如果在規定的時間裡不給出答案,那就請便吧。
一分鐘後,呂瑩瑩再次抬頭看了看時鐘,正打算讓這個穿著灰色西裝的傢伙滾蛋時,許志遠終於開口了:“470萬。”
呂瑩瑩一愣:“多少?”
許志遠臉色掙扎地嘆了口氣:“呂經理,我是說,我名下的兩家企業,這三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