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致命問題出現(第1/2 頁)
“江都王劉建說了,我們再來看衡山王跟淮南王。
衡山王叫劉賜,淮南王叫劉安,這兩位是兄弟,他們的父親叫劉長。
劉長大家還有印象吧,他是被呂后養大的,後來想造反,然後被劉恆流放,半路絕食死掉了。”
當初賈誼就建議過劉恆把劉長的幾個兒子處理掉,但劉恆沒做。
所以到了七國之亂的時候,淮南王劉安就想跟著一起造反,但他被相國騙走了軍隊,反被軟禁才沒有成功參與。
七國之亂結束後,漢朝看他沒有實際行動就放了他一馬。
到了漢武帝時期,劉安造反的心還沒歇。
他天天在國內冶煉金屬鑄造兵器,時刻準備著造反。
他弟劉賜一看,也跟著準備造反。
住他們隔壁的變態一看,也要跟著他們一起準備造反。
結果跟劉長一樣,造反還沒開始,就有人舉報,然後這事就被劉徹提前知道了。
“這三位諸侯王想造反的事就是張湯處理的,過程不用說,肯定是追究到底,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三位諸侯王全都自殺了(121)。”
到此為止,西漢的諸侯們算是徹底廢了,最後一點威脅也被清除了,漢武帝的皇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
張湯也因為這件事再次升職,成了御史大夫。
而這一年,也是霍去病兩次出擊河西,渾邪王投降,河西走廊被納入漢朝版圖的一年。
內外皆順。
“之前我們說過劉徹廢太尉一職,改立大司馬,所以三公變成了二府。
那麼此時的張湯就僅次於劉徹跟丞相之下,可實際上,大部分權力都被張湯握在手中,再加上劉徹看重他,張湯成了所有人都不敢得罪的人。”
時間過了5年,來到前116年。
這5年,漢朝發生了很多事情,攻打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貨幣改革,算緡(min)令等的頒佈。
“但這5年,跟張湯有關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匈奴在被漢朝打趴之後,派人請求和親,當時有一個叫狄山的博士跟劉徹上書請求休戰,贊同和親政策。
劉徹問他為什麼要休戰,狄山翻來覆去就一句話,打仗勞民傷財,不應該繼續打了。
同學們聽完這麼多內容,也應該知道這時候狄山說的話是有道理的,如果這個時候的漢朝開始休戰,休養生息,於國於民都是一件大好事,但狄山的表達不太對。”
劉徹詢問張湯怎麼看狄山的話,張湯直接說這是愚蠢的書生看法,連辨都沒辨,然後狄山就爆了。
狄山跟劉徹說,自己雖然是愚忠,但張湯是詐忠。
那張湯在處理諸侯王造反的事情上,用嚴刑酷法詆譭諸侯王,離間皇帝至親,導致封國內的諸侯們各個不安,張湯絕對是偽裝的忠心!
劉徹聽完狄山的話,臉色都不好了,他說張湯做的不好,那不就是在攻擊他嗎?!
“當初處理諸侯王的時候,劉徹還想赦免幾個人,還是張湯據理力爭勸說劉徹斬草除根,劉徹才勉強同意的。
按劉徹的性格,他是真的想赦免幾個人嗎?這裡大機率還是為了維護皇家親情之類的,君臣兩人在唱雙簧。”
狄山說的話算是打劉徹臉上去了。
好話說成了壞話。
劉徹詢問狄山,那我派你去管一個郡,你能讓匈奴不進犯嗎?
狄山說不能。
劉徹又問,那一個縣呢?
狄山還是說不能。
劉徹繼續問,那一個鄣呢?
狄山滿頭大汗,說了一個能字。
“劉徹將狄山派去邊境,結果一個月後,他就被來犯的匈奴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