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民以食為天(第1/2 頁)
等於麗走出教室後,幕幕閉上雙眼,兩手向上作託舉之勢,雙手之間隱隱有紫色的雷電出現。
各朝的人們很快就發現了投影的不對勁。
往常剛下課的時候,那些學生們的聲音還會傳來。
但這一次,一下課,投影那邊瞬間就安靜了。
“各位前輩們好,我升級成功了。”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會在課程結束之後,繼續為大家播放一些涉及現代技術的內容,希望能為前輩們提供小小的幫助。”
聽到投影左上角那個叫幕幕的小人手舞足蹈地歡呼道,大家反應過來,投影這是要給他們看看後世的發展啊。
眾人左右對視,眼中帶著笑意。
“我們今天的影片主題是糧食。”
大家聽到這個標題,心中忍不住雀躍。
對對對,糧食問題是重中之重,技術什麼的,他們就算是晚一段時間學也要比正常發展的歷史學的早。
糧食才是他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吶。
這也是眾人日日都會觸及到的部分,他們可要好好聽,絕不能犯困!
嬴政也很快命人準備好記錄,不管投影是要介紹他們未曾發現的糧食還是其他,對他們來說,總歸是有好處的。
劉邦正在趕路,聽到這個,也命大軍暫停休整。
他帶著張良等人開始專注聽講。
劉徹眼睛一亮,聽到輪臺時,他想到投影說過,他後期會下輪臺罪己詔。
再一聽他遠征大宛,這期間不知道要耗費多少物資,想必到了後期,國庫必定空虛。
這個時候剛好講糧食,這是上天也在助他啊。
李世民對投影即將放的內容來了興趣,說起這個他可不困了。
……
投影上很快出現了影片內容。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五穀,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
五穀有兩種說法,黍、稷、菽、麥,最後一個,有說稻,有說麻。
再加上一個粱,稱六穀。
黍,一年一熟,對水的需求不高,適合在各種土壤中種植,西北、西南、華北、華南以及華東等區域都可種植。
稷,一年一熟,因為有三種不同的說法,比如說它指穀子,或者高粱,又或者是不粘的黍。
所以這裡分別說明,穀子喜高溫,耐旱,需輪作,多在北方種植,穀子去皮後就是小米。
高粱喜溫喜光,耐高溫,對光照敏感,生長期需要充足的陽光,南北都可種植,鹽鹼地也能種。
注:北方品種南移可以縮短生育期,但南方品種北移會導致生育期延長。
不粘的黍同上黍。」
百姓們才聽完兩個,心中就有了新的疑問。
這上面說的南北是怎麼劃分的?
跟他們的時代會不會有所不同……
不少人也將自己的疑問說出口,幕幕感應到後,立馬回答,“南北以秦嶺-淮河劃分。”
隨後開了一個小屏,將地圖也放了出來。
說完,幕幕不由感慨,升級了就是好啊,可以直接過濾一些無用資訊,真是要感謝她的上司給她開的通道,不然她才不能這麼快就升級成功。
「菽,豆類,不耐連作,需要實行輪作,適宜在土層較厚、排水跟通透性好的土壤種植。
豆類作物可以為土壤提供營養,改善土壤結構。
如果將豆類作物跟穀物作物間作,可以幫助農田減緩跟適應乾旱等氣候變化。
注:連作,連年在同一塊地上種同一種作物。
輪作,在同一塊地上換著不同作物種。
間作,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