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以少勝多(第1/2 頁)
“蘇武開始了他艱難的求生之旅,而我們還要把目光重新放回到長安。”
“此時的漢朝因為匈奴扣押蘇武並殺害漢使,再次集結兵力準備攻打匈奴,這就是漢匈最後階段的第4場戰役。”
前99年,劉徹下令讓李廣利率領3萬騎兵從酒泉出發攻打居住在天山附近的右賢王。
20年前(119)的漠北之戰結束以後,匈奴向北撤退,他們的整體勢力向西遷移,右賢王原先生活在杭愛山附近,現在已經退到了天山附近。
杭愛山在古代叫做燕然山,它在如今的蒙古國中部,天山的東邊。
“李廣利出去後沒多久就遇到了敵軍,漢軍一擁而上,斬殺了1萬多匈奴兵。
初戰獲勝後,李廣利便打算帶著軍隊回城,結果才往回走了一段路,就被匈奴的主力軍團團包圍。”
一連幾天,漢軍都沒有吃喝,死傷甚多。
最後多虧司馬趙充國率領著萬人擔任敢死隊,無畏死亡,擐(huàn)甲揮戈,經過一番死戰後才開啟了突破口,李廣利帶著大軍跟著趙充國後面才得以解圍。
趙充國全身負傷20餘處,李廣利手下計程車兵死傷大半,最後回到駐地。
“李廣利攻打的是右賢王部,他能回到駐地,除了軍中將領勇猛、浴血突圍外,還跟另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李陵。”
李陵,李廣的孫子。
劉徹下令讓李陵擔任李廣利的後勤部隊,負責運送軍糧。
但李陵不甘心只做運輸隊,所以他跟劉徹說,自己手下的將士都是荊楚勇士,希望能自成一軍,獨當一面,前往蘭幹山牽制單于本部的兵力。
“劉徹明白李陵不甘心,但他也直接跟李陵說了情況,那就是現在沒有多餘的兵馬可以分給他了,如果他真想出發牽制單于兵力的話,只能憑他目前有的兵力,所以劉徹建議李陵想清楚。
李陵直言,不需要兵馬,他可以用5000步兵以少勝多,直搗單于王庭。
劉徹被他的勇氣感動,就同意了他的提議,然後下令讓路博德領兵去迎接李陵的部隊,擔任李陵的後備軍,這下又輪到路博德不同意了。”
“關於路博德不同意這件事,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是認為路博德跟李廣關係不錯,所以他不忍心看著李陵僅率領5000士兵出戰。
路博德接到劉徹的詔書後,很快給劉徹上書,他認為現在是秋季,正是匈奴馬肥兵壯的時候,並不適合開戰,希望能等到來年春天他再和李陵一起各自率領酒泉、張掖的騎兵出發攻打匈奴。
漢匈對戰多年,要麼兵多,要麼馬多,要麼兩個都多。
現在李陵想帶著5000步兵直擊匈奴本部,怎麼看都是打敗仗的可能性更大。
李陵跟劉徹,一個敢說,一個敢信,出現了很大的戰略錯誤,所以路博德才會上書勸誡。
二是認為路博德跟李廣關係不好,他對於做李陵後備軍這件事,覺得很是羞恥,所以希望能在明年春天跟李陵平級出征。
“不管這兩個看法哪個是對的,總之我們知道的結果證明了路博德說的是對的,那時候確實不是開戰的好時機。”
“劉徹看到路博德的奏書後,大怒,他懷疑是李陵不想出兵,所以指使路博德上書。
因此,他不但沒有答應路博德,反而再次下詔,要求李陵在9月前必須出發。
然後,李陵就真的帶著5000步兵出發了。”
5000步兵的記載不多,但透過後續發生的事件可以看出,這5000士兵應該是弩兵跟車兵,還有很少很少的騎兵以及負責運輸輜重跟弩箭的運輸隊。
也就是說,總人數應該是超過了500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