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漢初三傑之蕭何(1)(第1/2 頁)
“蕭何,沛縣人,他早年為秦朝效力,擔任沛縣的主吏掾(yuàn),可以理解為他主要負責人事調動。”
嬴政開篇遭到暴擊,這人一開始是為他大秦幹活的?
蒙恬這幾日好像確實帶回了一個沛縣的蕭何,他當時還覺得不太可能。
按投影上面說的,那劉邦就是沛縣的亭長了?
他還是再讓蒙恬出去一趟,把人帶回來吧。
就是那胡亥到底是做了多少傷天害理的事情,才能讓人才全都跑去造反。
“作為漢初三傑之首的蕭何,跟劉邦是老鄉。在劉邦沒當上亭長還是一個平民百姓的時候,蕭何就多次透過官吏的職權幫助他,等劉邦當上亭長之後,蕭何也在一旁指點他。”
“蕭何性格隨和,很容易讓人信服,後面的韓信會跟蕭何掏心掏肺地抖出自己全部的知識跟觀點就離不開這點。蕭何結交的朋友很多,不管是殺豬的樊噲,拉車的夏侯嬰還是吹鼓的周勃,他跟這些人相處的都很好。”
“後來因為政績考核第一,當時的御史還想向朝廷推薦蕭何,只是蕭何一再推辭,他才沒有到朝廷任職。”
當初呂公遷居沛縣,因為他跟縣令關係很好,所以有很多人前去祝賀,劉邦也去了,還假稱自己賀錢一萬。
蕭何當時也在場,他就是負責收禮的,對於劉邦的喊話,他非但沒有為難,反而在呂公面前幫劉邦說好話。
後來劉邦因押送役徒途中,很多役徒都跑了,他就把剩下沒跑的也全都放了。
(役徒,需要服勞役的人,所以劉邦當時押送的應該是普通百姓。)
不過也有十多個打算跟著劉邦,於是他們就跑到了芒碭(dàng)山裡面躲了起來,隨後隊伍逐漸壯大到幾十近百人。
“劉邦跑了,但他的老婆孩子都被縣令抓起來了,之所以老婆孩子沒出事,還要多虧蕭何的保釋。後來陳勝吳廣起義,沛縣縣令也想起兵響應,又不知道怎麼下手,就找知識淵博的蕭何給自己出出主意。”
“蕭何表示你要造反可以去外面召集那些逃亡在外的犯人跟你一起造反。”
“這訊息發出去之後,劉邦高高興興地把自己的人手都帶了回來,結果他到沛縣門口的時候,縣令反悔了,他擔心劉邦會進攻沛縣,於是關門據守,還想殺掉蕭何跟曹參。”
(曹參是沛縣的獄掾。)
“蕭何跟曹參擔憂自身情況,不僅給劉邦送信還直接翻牆出去跟著劉邦一起幹大事。而沛縣的鄉親父老則在劉邦的勸導下,一起合力殺了縣令,開門迎劉邦,按照楚制稱劉邦為沛公。”
“蕭何這時擔任著縣丞的職務,幫助縣令處理政務,而曹參、樊噲等人則跟著劉邦一起出去招兵買馬,開始了攻打周邊城邑的道路。”
“在劉邦攻打周邊城邑的時候,項梁來了,於是蕭何跟著劉邦一起轉投到項梁門下,也是這時期,他們一起擁立了楚懷王。”
“等到項梁被斬,楚懷王站出來命項羽去救趙,劉邦去西征,稱誰先攻入咸陽誰稱王。”
劉邦率大軍兵臨咸陽,秦王子嬰殺了趙高後,獻出玉璽投降,將士們進了咸陽貪圖享樂,劉邦也不意外,還是在張良的勸阻下,劉邦退居灞上。
“與將士們不同的是,蕭何一進入咸陽,直奔秦朝資料庫,把秦朝的法律詔令以及各種相關的戶籍地形文獻等進行清查、分門別類以及登記造冊,全都收藏了起來。”
因為這個,劉邦對天下的關口要塞、戶口情況、地形險要、民情風俗等等了如指掌,為後來的西漢政權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以及法律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依據。
“等到項羽封劉邦為漢王時,劉邦極其氣憤,想要攻打項羽,蕭何就勸劉邦,被封漢王總比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