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削除異姓王(下)(第1/2 頁)
但彭越的手下卻說,你當初不去援助他,現在被說了想到要去請罪了,那你這一去就會被捕,不如直接造反。
彭越不聽,依舊說自己有病。
“彭越對自己手下的太僕不滿,想要殺掉他,太僕害怕,逃到劉邦那兒誣陷彭越要造反,於是彭越就被貶為平民了(196)。”
太僕,九卿之一,管馬的。
“這麼一看,前196年,一下子解決了三位被封的異姓諸侯王,除了第一年被解決的臧荼跟有些無辜被貶的張敖,現在就剩下兩位異姓諸侯王了。”
“這兩位能不慌嗎?感覺下一個要被處理的就是自己了。咱們的淮南王英布就表示他受不了了,所以他選擇了起兵發動叛亂(196)。”
“只是第二年(195),他就被斬殺了。”
“還剩最後一位長沙王吳芮,因為吳芮被封王后,差不多過了半年就去世了,所以後面的長沙王是他的兒子繼承,也是唯一一個沒有被劉邦制裁的異姓王。”
——
{韓信確實……他想保鍾離眛,都不知道跟劉邦說點好話,按韓信那時的地位,多說幾句好話說不定劉邦看在他的勢力以及跟他反目成仇不太划算的份上,就放過鍾離眛了,至少表面上會放過鍾離眛。
結果韓信就知道一味的推辭,然後又大張旗鼓的在封地溜達,劉邦會懷疑韓信造反是真不怪他啊,要我我也懷疑。}
{韓信腦子裡全是兵法,半點沒裝人情世故,被貶淮陰侯之後,樊噲還安慰他來著,結果韓信說自己居然跟這等人物混成一個級別的了。}
{他還直接去告訴鍾離眛手底下的人要自己殺了他……}
{最主要的一點還是劉邦跟項羽在滎成僵持的時候,韓信給劉邦寫信,說自己要做代理齊王。在劉邦看來那就是韓信在威脅他,如果他不讓韓信當齊王,韓信就不幫他打項羽了,所以劉邦挺早之前就已經開始懷疑韓信的忠心了。}
{哪有,我感覺劉邦應該是沒有懷疑韓信的,他最後也只是把韓信降為淮陰侯養在身邊,估計劉邦也能看出來韓信就是個打仗很牛的一根筋,掛著個名頭就行了,以後他兒子要是有什麼事,也可以讓韓信上。}
{韓王信跟韓信不是同一個人?我一直以為他倆是同一個人……}
{他倆同名同姓,所以另一個叫他韓王信,就是為了方便區分。}
{白登之圍劉邦的基本戰略是沒什麼問題的,他先去斷冒頓的後路,後面的主力軍再趕來和他一起包圍冒頓,就能一舉攻下匈奴了,可惜遭埋伏了。}
{劉邦等了劉\/婁敬好幾天,他都沒回來,劉邦就不想等了,畢竟劉\/婁敬到時候帶回來的訊息大機率跟前面十來個人打探的差不多。
結果劉邦走一半路了,碰到往回趕的劉\/婁敬,即使劉\/婁敬勸他,他現在也撤不了了,先不說他走了多遠,他的大軍就跟在他後面趕來呢。}
{韓信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要不是蕭何,韓信就不會成為著名的“兵仙”了。}
……
觀看完這些武將故事們的百姓,心中不免也升起一抹同情。
要說百姓對於朝廷中的官員,最為親近跟崇拜的,其實主要還是武將。
因為武將在外保家衛國,特別是戰爭時期的百姓,他們更加惋惜武將的逝去。
“能打天下的武將肯定很厲害,這些皇帝怎麼就不知道好好對人家。”
聽到此話的人小聲附和著,“就是就是,他真的要造反的話,直接把他兵權收了不就好了。”
“你傻啊,他都要造反了,說不定自己直接養兵了,到時候收兵權沒用,就是應該在造反的苗頭一出現時就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