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夏朝的存在(下)(第1/2 頁)
聽到衛青的話,劉徹覺得他說的真對。
這個叫白什麼吉的人是那日子國的人,既然是別的地方的人,沒事跑來否認我們的歷史做什麼。
唐,李世民聽到弒父的時候,眉頭抖了一下,他有點聽不得這個。
不過,“爾等宵小,何疑祖宗?”
程咬金,“不要臉的玩意兒!”
魏徵也在一旁嘟囔著。
……
“其實在我國20世紀初,也掀起過一股透過否定歷史經典來衝破封建的浪潮,當時胡適提出了一個影響力較大的說法,即東周以上無信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東周以前是幾乎沒有什麼可信的歷史的,所以當時有很多的學者都開始否定夏朝的存在。”
“那麼為什麼這些學者偏偏要選擇否定夏朝呢?這其中也是各有各的說法。這裡老師先宣告一點,商之前肯定是有一個朝代的,只是它不一定是叫夏,部分人將這個朝代是不是叫夏和夏朝是否存在混為一談,但同學們要明白這其實是兩個問題。”
“河南出土的二里頭遺址,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
於麗點開瀏覽器搜出二里頭遺址的圖片,放在螢幕上。
“聽過,老師我知道,在這裡還挖掘出了最早的青銅禮器。”
“我也看到過,據說這裡挖掘出來的青銅很……樸素。”
第二位發言的同學似乎沒有找到合適的形容詞來形容。
“同學們知道這方面的內容很棒!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地點與傳下來的文獻中描述的夏朝位置相似,時間跟空間也能對應上,加上還有禮器出土,所以有一部分考古學家認為這裡就是夏朝的都城,但還有一部分嚴謹派,他們認為目前還沒有出土有關夏朝的文字說明,沒有任何文字可以明確表示這個朝代叫夏,我們就不能說它是夏朝。”
同學們聽的有些迷茫。
“這還不是夏朝嗎?如果夏朝沒有文字或者夏朝的文字是寫在樹葉上或者竹簡上,那我們還挖個啥,那些東西哪能儲存這麼長時間啊。”
“對啊,到死都證明不了夏朝叫夏朝,因為沒有文字出土。”
“但是嚴謹點也好啊,說不定它就叫別的名,不然為什麼不叫春秋冬朝,偏偏說它叫夏朝呢?”
“照這個說法,西方還有歷史嗎?不知道要刪減多少。”
於麗看她們討論的差不多了,才繼續往下講。
“關於夏朝的記載,大多是來源於周,商的甲骨文中並沒有提及。可能是商不一定叫前朝為夏,也可能是因為甲骨文大多適用於祭祀。”
“在史冊記載中,出現最多的是西邑這一詞,《商書·太甲上》中寫到:惟尹躬先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所以現在雖說要證明夏朝存在,其實本質上是要證明商之前的朝代叫夏,而想要證明它叫夏,自然就要挖掘出那個時代的文字或者有記錄文字的物品。”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這就好比別人要你證明你姓孫,那你會想怎麼證明呢?首先就是甩出身份證告訴那人身份證上就寫著你姓孫對吧,這個情況大致也適用於這裡,要有文字記錄明確指出那個時代的人給自己的朝代起名是夏才行,而這偏偏是最不容易的。”
於麗說著說著覺得有點鬱悶,倘若夏朝並沒有文字,那這個朝代它到底叫什麼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了。
不過,於麗想到商朝的甲骨文,說實話,文字不太可能突然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的,那麼,夏朝大機率是有文字的,只是它或許不太成熟。
而且甲骨文被發現之前,記載甲骨文的龍骨被認為是一種藥材,也不知道歷史被人們吃掉了多少……
被吃掉的甲骨文中就有夏朝的記載也說不定呢……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