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秦穆楚莊(第1/2 頁)
“秦晉雙方撤兵後的第二年(628),鄭國國君跟重耳在這一年相繼離世。秦穆公得知鄭國國君去世時,當初被他派去駐守鄭國的人跑來告訴他,自己現在掌控著鄭國的城防,你現在派兵過來肯定能一把拿下鄭國。”
燭之武能說服秦穆公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鄭國可以作為秦國東進中原的跳板,打累了可以到鄭國休息,打餓了可以到鄭國吃飯,所以秦穆公對於鄭國這塊地,還是很想要的。
畢竟他要是能拿下鄭國,那麼攻進中原指日可待。
“秦穆公不顧大臣的勸諫,哪怕是跨越千里也一定要出兵攻打鄭國。這秦鄭之間隔著一個晉國,所以秦兵大張旗鼓前往鄭國的時候,早被鄭國發現了,這次偷襲自然就沒有成功。秦兵眼看鄭國對於他們的偷襲已經做好了準備,而自己又不想無功而返,就順手滅了滑國,有了戰利品後他們才回國。”
“在他們往回走的時候,重耳沒了。晉國大臣們一致認為就這麼放秦兵回去,對晉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隱患,而且他們覺得這肯定是上天送給他們的機會,一個擊敗秦兵的機會,所以他們就在秦兵返回的路上設了埋伏。”
晉當時還喊上了姜戎一起,兩方人在崤(xiáo)山準備好偷襲秦兵。
姜戎是西周時期的少數民族,周王朝越發衰落,周邊族群入侵,一些諸侯國就開始將姜戎收為己用。
“秦兵對晉並未設防,所以他們一走進埋伏圈,就在晉和姜戎的夾擊下全軍覆沒了,主帥全被活捉。秦穆公知道後十分後悔,心中決定這個仇以後一定要報。”
此次戰役就是崤山之戰(628),秦晉爭霸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因為此事,秦後面雖然多次討伐晉國,但東進的道路算是被晉徹底斬斷了,只好向西邊擴張。
“重耳離世,南方的楚國也蠢蠢欲動,他先試探性地打了晉的依附國陳國和蔡國,晉果然不能忍,立馬出兵攻打蔡國,楚國則出兵救蔡國,雙方在泜(zhi)水僵持(627),最後結局是雙雙退兵。”
晉楚僵持的時候,晉國的陽處父已經不想打了,但是直接撤軍的話又怕楚軍追上來捶他們。
思考過後,陽處父派人跟楚國的子上說,你真要跟我打的話,我就先退30裡,你渡河後襬陣,然後我們想什麼時候開打就什麼時候開打,要不就你退後我過河,當然了,我過河的話,你得讓我緩口氣,不能直接開打。
子上想過河,但是他兒子不同意,因為他覺得晉國人不講信用,萬一咱過河的時候,陽處父打我們咋辦,還是我們退後讓他們過河比較好。
於是楚軍退後30裡,這可高興死陽處父了,楚軍一退,他就帶著晉軍撤了,一邊撤一邊跟人說,這楚軍真沒膽啊,跟我對上的時候居然逃走了。
“晉楚這邊的事情結束了,秦穆公也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很快就出兵伐晉,希望能早日報了崤山的仇,不過很可惜,他失敗了,同年(625),晉還打回去了。”
“次年(624),秦穆公再次發兵攻打晉國,此次依舊是為了報崤山之仇,這一次秦軍打到了晉國的王宮,不過他們只是在崤山修築了之前死去的將士們的墳墓就回去了。”
“第三年(623),晉國為了報王宮之仇,發兵攻打秦國,直接拿下了秦國的一個城。也是這一年,秦穆公終於讓西邊的十二個戎國臣服於秦,至此,秦穆公稱霸西戎。”
秦伐晉的兩次戰役分別稱為彭衙之戰和王宮之戰。
說到這兒,距離下課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於麗有些糾結楚莊王是在這裡繼續講,還是下節課再講。
可是這部分就剩下楚莊王的內容了。
好糾結,於麗最後還是決定這節課講完比較好,只是需要加快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