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齊衰趙燕起(第1/4 頁)
“同學們下午好,大家上節課上的是什麼課啊,怎麼一個個的都趴在桌子上,覺得自己還困的出去洗把臉再回來上課吧。”
“大家加把勁兒,今天已經週四了,明天再上一天課就可以休息了。”
第四部分:公元前330年—前280年。
“關於這一部分我們先了解一下諸侯國的主要走勢,即這時期的齊國逐漸衰弱,而趙國因為胡服騎射改革逐漸興起,燕國也因為樂毅改革逐漸發展起來。”
“接上節課說到的蘇秦合縱,已經跑到秦國的張儀就建議秦國使用連橫政策。”
張儀在秦國為相(328),勸秦王拉攏自己身旁的韓國、魏國和楚國,以此來破壞六國的聯盟。
總結,合縱是建議六國聯盟,連橫是建議秦拉攏東邊的諸侯國。
“這連橫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攏魏國。秦國當時派張儀去攻打魏國,然後搶佔了魏國的一個城。”
“搶了之後,張儀就跟秦王說,我們把這個城還給魏國吧,再送一個公子到魏國當質子,這樣的話,拉攏魏國豈不是小意思了。”
“秦王答應後,張儀馬上跑到魏王面前說,你看我們秦國對你們魏國多好啊,竟然把打下來的城池還給你,你們可不能白收禮啊。”
張儀:雖然我們打了你,搶了你東西,但我們還給你了,所以你要感謝並送點禮物給我們。
“魏王后面大概是思考了一番過後,覺得自己不送點禮物的話,秦國可能還要打他,就送了不少土地給秦國。”
送的是上郡十五縣和少梁。
上郡是現在陝西的一個縣,而少梁是當時的一個小諸侯國。
“過了三年(325),韓魏兩國可能是已經對抗不了秦國了,於是雙方互相稱王,合作抗秦。”
“次年(324),秦國的秦惠文君正式稱王,稱秦惠文王。同年,很多諸侯國都爭相稱王,甚至是一些二流諸侯也開始稱王,其中就有宋國、中山國等。”
“講到這兒,除了韓魏,其他幾個諸侯國也想抗秦。所以韓趙魏齊燕五國結成聯盟,一起出兵伐秦,結果五國聯盟都沒有打贏一個秦國。”
五國伐秦,發生在前318年,因為這一戰,六國對秦更為忌憚。
“說完秦,我們現在再把視線轉移到燕國身上。”
這時期的燕國國君名叫燕王噲(kuài),他有野心,但智商卻沒野心高,所以被秦按在地上摩擦。
時間久了,他就佛了,躺平了。
“燕王噲手底下有個權臣叫子之,子之天天跟燕王噲講,你想成功就要跟成功的人學習,叫他學一下堯舜禹的做法。”
“燕王噲仰慕堯舜禹,對他們的禪讓制也很好奇,被子之說久了,也就被洗腦了,最後真想學堯舜禹的做法把君位禪讓給子之。”
“這時候燕王噲的兒子,燕國正統繼承人,燕太子平就不能忍了,他不同意燕王噲把君位禪讓給子之,所以雙方的人撕成一團,燕國內部一片混亂。”
這場繼位之爭,也叫子之之亂。
子之之亂髮生的時間是在公元前320年到前314年。
“在燕太子平跟子之互撕的時候,齊國聽說燕國現在內亂,就以扶持燕太子平繼位的名義出兵攻打燕國,最後不僅把燕王噲殺了,把子之也殺了,還毀其宗廟,遷其重器(314)。”
燕太子平:雖然我能繼位了,但我並不想透過這種方式繼位啊!
“同時中山國也趁機攻打燕國,搶佔了燕國十多座城池,導致燕國差點滅國。”
毀其宗廟,遷其重器,指毀掉祖先的廟,拿走象徵權力的鼎。
鼎在這個時期是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