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漢匈之戰——戰前準備(1)(第1/2 頁)
“接下來的這部分內容就是漢武帝時期的漢匈之戰。
說匈奴,那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匈奴的情況,比如匈奴到底來自哪裡?
史料中關於這個問題一共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史記》的記載,它上面說匈奴跟華夏一樣,都是夏朝的後裔。當初夏朝被推翻的時候,有一部分族人分散了,就去了草原,後來的很多史書中都沿襲了這個說法。不過,我們現代的學者們幾乎沒人相信,學者們更傾向於這樣寫的原因是出於一種民族主義,或者是統治的需要。
第二種是《漢書》的記載,說是北方的夷狄一直都是一夥人,只是在不同的時期,華夏給他們取的名字不一樣而已,比如堯舜時期叫他們葷粥(xun yu),商朝時期叫鬼方,周朝時期叫獫狁(xiǎn yun),秦朝時期叫匈奴。認可這種說法的人也不在少數。
第三種是認為匈奴不是單個部落的名字,而是戰國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大魚吃小魚,經過長期亂鬥後融合的一股新勢力,而這股勢力的人口來源非常廣泛,除了遊牧部落以及被吞併的遊牧部落外,還有為了躲避戰亂從中原跑過去的華夏族人,最後各個民族融合在一起,成了一個民族共和體,而這個共合體就叫做匈奴。
“有關匈奴來源的說法目前只有這三種說法,其中第三種說法最得現代學者們的認可。
說完匈奴來自哪裡後,我們再把思緒放回到秦漢時期。
楚漢爭霸之際,匈奴的首領成了冒頓單于,在中原即將統一的時候,匈奴也開始了跟周邊勢力的混戰,最後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匈奴人一飛沖天,很快就統一了北方的遊牧民族,緊接著就是匈奴跟西漢初期那些帝王的關係了。”
“我們前面講的,大家現在應該都還記得吧。
劉邦白登之圍後採取和親,後面的劉盈、呂雉、劉恆、劉啟採取的都是和親政策,儘管中間匈奴也曾來犯,但每個朝代都實行了和親,而且不單單是和親,還要給匈奴送東西,什麼布啊綢緞啊,幾匹幾十匹的送。”
“到了漢武帝時期,匈奴早已習慣西漢為他們提供各種物資跟器物,可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匈奴的胃口也會越來越大。
前面我們說西漢給匈奴送布送綢緞什麼的都是幾匹幾十匹的送,這個數量對西漢來說就是九牛一毛的事,可劉徹在位期間,匈奴寫信過來,張口就要一萬匹布,這能忍?
當然不能,所以劉徹開始了自己的戰前準備工作,工作內容一共有三件事。”
一找盟友。
二訓練軍隊。
三變革思想。
“找盟友是誰去找呢?又是找誰呢?
老師前面提到過一點點,還有同學記得嗎?”
學生1:“張騫!”
學生2:“張騫。”
“是要找哪個盟友呢?”
學生:“……”
於麗微微一笑,沒記住很正常。
“是月氏(yuè\/rou zhi),漢武帝初期,可以說他們對於西域的瞭解幾乎為零,那為什麼劉徹會派張騫去西域找月氏呢?
這是因為啊,冒頓曾給劉恆寫過一封信,還是恐嚇信,信中寫到他去打了月氏,還把西域36國全都統一了。
而這封信就給劉徹透露了兩個資訊,一是月氏沒滅,他可以拉攏,二是西域那邊還有36個國家,這些國家都是他可以遊說爭取過來的勢力。”
“說到這裡,我們也應該瞭解一下匈奴那邊的勢力情況以及各種地形情況,大家看地圖(放作者有話說了)。
北邊的大部分山脈以及盆地大家都能看到,而匈奴活躍地區大部分是在陰山以及肯特山之間。
而大興安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