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這真是稀奇事。(第1/4 頁)
下午,又飄起了一場小雪。
那時,小冰期籠罩著大明朝,冬天的雪花彷彿成了國家的主旋律。
朱元璋下午時分,又在溫室裡待了好長一段時間。
他驚訝地發現,溫室裡的很多綠葉蔬菜都已經破土而出,生機勃勃地生長著。
在這個黑白分明的冬季,能看到如此翠綠的一片,朱元璋都覺得難以置信。
最讓他瞪大眼睛的是,瓜苗竟然也開始破土生長,而且越長越大。
這真是稀奇事。
朱元璋種了一輩子莊稼,也沒見過這樣奇特的景象。
如果糧食也能在溫室裡生長,那該有多好啊。
可惜,大孫子告訴過他,糧食在溫室裡的存活率不高。
大明朝糧食短缺,儘管湖廣地區糧食豐富,但北方廣大土地上,還是有很多人在挨餓受凍。
稍晚些時候,朱元璋在朱懷那裡用過晚餐,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宮裡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等著朱元璋處理,所以他也沒有在朱懷那裡逗留太久。
臨走前,朱懷給朱元璋的茶杯裡泡了枸杞茶葉,還在瓷杯外裹了一層絨布,恭敬地送朱元璋提著茶杯離去。
朱元璋回到皇宮已經有些晚了,宮中都掛起了白燈籠。等他回到謹身殿,對外面吩咐道:“去把解縉找來。”
解縉一直在翰林院等候,天色漸晚,旁邊的無煙煤爐火很旺,此時翰林院已經空無一人。
解縉正聚精會神地翻閱手中的史料。
這些史料中,很多地方並沒有詳細記載胡惟庸和李善長的案件。
雖然大多隻是隻言片語,但當解縉結合朱懷的話去對照,很多證據鏈竟然異常吻合!
他深深地撥出一口氣,靠在太師椅上,整個人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他發現自己真是太嫩了。
皇上多次敲打他,他卻從未深入思考洪武老皇帝的目的,總是憑直覺衝動地判斷是非。
直到今天,朱懷給他好好地上了一課!
嘆了口氣,解縉再次抬頭看向窗外的雪花。
院子裡空蕩蕩的,下午錦衣衛告訴他,晚些時候皇上會召見他。
都這個時間點了,宮裡還沒動靜。
皇上一定在批閱奏疏吧?
想到老皇上年紀這麼大,還如此勤勉,要操心那麼多國家大事,而自己卻還給他添堵,解縉感到有些慚愧。
正如朱懷所說,他是皇上一手提拔起來的,資歷很淺,但皇上還是果斷地將他提拔為翰林院庶吉士。
自己不僅沒有感恩戴德,反而還批評老皇上,豈不讓皇上寒心?
這不正是朱懷所說的,為人臣子,不忠不孝的典型嗎?
自己是一甲進士,洪武二十年在皇城參加科舉時,遠遠地看過那個蒼老的背影。
那時他就發誓要竭盡全力,為大明,為皇上鞠躬盡瘁。
然而,在皇上重用他的時候,自己又做了些什麼回報呢?
很快,解縉的思緒又回到了朱懷身上。
劉三吾曾告訴他,朱懷的身份不簡單,但今天他問了一些翰林院的老學者。
那些人只是冷冷地說朱懷是個商人,但提到朱懷時,翰林院的這些老學者都咬牙切齒。
解縉在翰林院的資歷尚淺,自視甚高,看不起這些尸位素餐、整天摸魚混日子的老學者。
所以那些老學者對他並不友好。
但說到朱懷,解縉還是明顯感覺到這些老學者眼中閃爍著扭曲的光芒。
敬畏、恐懼、佩服……總之,眼神複雜極了。
這讓解縉對朱懷更加感興趣。
朱懷似乎名聲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