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4(第1/2 頁)
楊變並未稱帝,對外的名頭是鎮北王。
鎮北王統管所有軍務,而政務則是以尚書省為主的三省六部。暫時並未設立九寺,一應事宜都被三省六部管轄。
至於地方官制,還一如既往,只是官員調任選拔,採用了之前已被元貞用順手的招賢納才考。
如今的招賢納才考,比之前劃分得更細更規制,分為了匠考、差考、吏考、明法科、明算科、明經科以及進士考。
前兩者取底層公差,比如匠考,選的都是手藝出眾的匠人,你打鐵手藝好會做鎧甲弓弩你就去軍械局,你會做煙花造火藥,可以去火器局。
差考範圍更廣,涉及到各個衙門的公差、衙役,乃至巡檢司。
吏考則是以時務為主,考的是文字及時務,對應的是各衙司底層吏員。
明法科則考的是對律法的熟知,對應的是刑名典獄類的差職。明算考的是演算法,可以去戶部,以及各地常平司、漕運,用的上演算法的地方極多。
至於明經科和進士考,不再像以前那樣,一遭得中,不管你通不通時務,就能魚躍龍門。
而是主要以時務為主,經義次之,詞賦暫罷,日後可能會啟用,但啟用之日不知。
前幾科考中之人,若是還想精進至更高層位的官職,可再試明經科和進士考。
而明經進士兩科若得中後,想被授予官職,還需在明法、明算、明書這些中常科之中選一科,同樣也中了以後,才會被授予實職。
常科每年一次,目前還在增加科類,想來以後會更全面。
而明經和進士則是制科,三年一次,取的人數極少。
這是由新曆一年第一次開制科,觀察所取人數得到的結果。只取了一百人不到,要知道往年有個三百進士的說法,顧名思義就是要取三百人。
且不管什麼官職,都不再免稅賦。
最後一點才是主要,夾雜在熱鬧轟烈的制科考常科考裡,其實元貞主要是對稅制下手了。
如今她在尚書省,也是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尚書令。
按理說,歷朝歷代以來,對稅制下手的人,結果都不會好,一般都會無疾而終,畢竟動的是士大夫階層的利益。
可惜如今王朝崩壞,戰火併未平息,從西北、北邊往南遷徙的人,大多都剛遭了難,別說稅賦,屬於自己的田地都沒了,還談什麼稅?
而南方各地至今安泰,雖是不願,但架不住沒有兵權。再加上新啟用的常科考和制科考,是對士大夫階層一次摧毀式的打擊。
往日他們只需要欺負民便好,如今民也可成為官,不再被界定在某一圈層裡,他們若是反對,面對的就是新的利益群體的共同抵制。
種種原因結合下,暫時還沒因為這事鬧出什麼亂子來。
也是元貞考慮到既然不免稅了,所收的田稅極低,暫時還沒讓這些人感覺到肉疼,沒到必須要爆發的界點。
同時也把賦稅中對普通百姓來說,甚為沉重的徭役給免了,改為了官府以錢糧募用制度。
尤其是後者,往日每年還要給官府做兩三個月不等的苦力,如今竟然不用幹了,即使去幹,也是拿錢幹。
這一行舉迎來了各地百姓的擁護,人數之多之廣,你要是敢反對這個賦稅制,估計明天家沒了人也沒了。
另一邊,由於新朝廷這收縮了防線,改為以漢水長江淮水為界,而北戎騎兵不通水戰,屢屢挫敗於江前。
前線戰事逐漸減少,似乎北戎也打算暫時修身養息,想先把佔來的地方經營好,再圖謀繼續南攻的後事。
只有慕容興吉依舊鍥而不捨想打到河對岸,卻由於楊變這的火器花樣頻出,竟沒佔到什麼便宜,反而吃了幾次悶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