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望山(第1/3 頁)
京城外有一處仙山,山上僅一老道與掃地道童。
這年,武元元年。
劉嵊一人上山,將破拐放在山門處,望著千階臺階,他嚥了咽口水,抬頭望向雲霧深處的道觀,看似就在眼前,實則遠在天邊。
可想著舊主的託付,他深深喘了口氣,而後邁了第一步,緩緩向道觀走去。
雲霧越來越濃,他只能看清最遠四階臺階,抬頭是一片白霧,他只得繼續低著頭身子稍稍前傾,儘量省力一些,也數不清爬了多久,只是覺得頭上的天慢慢的開始黑了,這千階臺階好似爬不盡一般。
也不知是何時,道觀已點上了燈,他能看清那昏黃的光亮,心中欣喜,也顧不上身體的勞累,加快了腳步,不一會兒便走到了道觀門口。
看著緊閉的大門,本想敲門喊人,又想到興許道長已經歇下,不好攪擾,他便靠在牆上應付了一宿。
夜裡山上寒冷,他實在睡不著,便來回跑動,想著將自己的身體跑暖和些。身體如同行屍走肉,心裡想著京城大門被開啟那時千萬大軍湧入京城的場景,他不禁覺得眼眶痠痛,心跳好似都變重了一樣,百姓們的罵聲至今還回蕩在耳邊,他咬咬牙,總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無法將身子暖起來。
被汗和霧水打溼的衣服如今就像冰塊一樣,他只得將地上的枯葉都拾到避風處,而後脫下衣服,縮在枯葉叢中,他想著自己該如何輔佐蕭銜東山再起,最後也不知多久睡了過去。
再睜眼時,是躺在床上,他還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可見著坐在窗前的忘生道長時,劉嵊才猛的醒悟過來,自己已經是在道觀裡了。
“施主,既到了望山觀為何不入觀?若非是觀裡小道童起夜走錯了地方正巧見著施主,這寒冷的夜晚,怕是施主也熬不住。”
劉嵊飲下姜水,身體又暖和不少,便起身作揖:
“多謝道長搭救,不然弟子可真的要命喪在那寒夜裡了。”
忘生撣了一下拂塵,他並非是仙風道骨,反倒像是一位少年人,看著也不過十幾歲的模樣,劉嵊倒是有些困惑。
據說望山觀的道長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先生,不過也有人說望山觀的道長是位少年人,總之各說風雲。
望山觀是每任新皇登基都會來祈福的地方,最初的望山觀據說是大辰開國皇帝的國師建的,此處常年雲霧繚繞,閒時倒是安靜得很,最熱鬧的一年之中不過就是皇帝來齋戒的那幾日,平日裡百姓也會來祈福,只不過因著那千階臺階擊敗了許多人,若非誠心誠意,是不可能走上來的,好似有某種東西壓著你的心一樣,走到觀門口才會豁然開朗。
“施主是守城將軍劉大人吧,趁夜上山定是有要緊之事。”
忘生喚道童準備飯食,觀裡常年種有蔬菜,米麵之類的則需要定時下山採購,不過山上也種得有麥子,不知是仙山的原因還是怎麼的,種的作物都長得很是茂盛。
劉嵊想著興許是望山觀太高了,舊主亡國的訊息還沒傳上來。
正要解釋一番,忘生卻示意噤聲。
窗外有兩隻鳥跳了出來,嘰嘰喳喳的,也不知在議論什麼。
待鳥兒飛走,忘生便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白霧,太陽也快升起來了,這霧也該散了。
他扶起盆栽裡快枯萎的茶花,指尖好似流轉了一絲靈氣一般,劉嵊看得出神,卻聽忘生說道: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行有常,氣運如此,將軍何須再執著於過往雲煙?”
就好像是窗外站的兩隻小鳥告訴他的一樣,忘生一下子便知道了他來的目的。
“道長,先王託孤於弟子,知遇之恩,不可不報,投之以李,報之以桃,此番上山,便是向和道長討一個法子。”